小时候叛逆离家,陆庆屹先后做过职业足球运动员、出版社编辑、酒吧驻唱歌手、采矿工人。他佩服父母,没有反对过他做的每一个决定,从小就鼓励孩子们寻找更广阔的天地。
刚开始拍摄的时候,陆庆屹只是想把父母一举一动拍下来。但到2016年,他的想法变了。
他发现爸爸的身体很明显地在衰老。他很害怕,怕他看不到,“我意识到必须开始剪辑了”。陆庆屹决定,要做一部完整的、有始有终的片子。
买电脑、装软件,买书来开始学习剪辑,一点点摸索,从观众的角度,注意到环境对人的影响。
他也没有想到,这部原本是送给父母的片子会上到院线,受到观众的欢迎。
“我只是想把生活质感记录下来。我是觉得我爸妈挺特别的,他们那种豁达、从来不抱怨人生的态度,特别打动我,所以我就把他们记录下来。”
第一场公开放映,陆庆屹把爸妈接到了北京。看完以后,父亲摘了帽子向大家鞠躬,“我第一次看见我上银幕了,我很激动,不知道讲什么,我谢谢我的小儿子、大儿子”。母亲也说,早知道你真的在拍电影,我就穿得好看点儿了。
陆庆屹觉得,自己的心愿已经完成。“所有的一切都值了,那就够了。”
就像拍照片和画画的差别
陆庆屹曾说,人这么匆匆而过,很容易忽略到很多细微的感觉,不说物质上的,是很多情感上的东西忽略掉了,记录下来,再去揣摩那个味道,是不一样的。
回看影像,他发现很多细节。比如母亲有次对他讲,“如果我不在了,你爸怎么面对这个家”,这时,母亲望着远方的眼睑突然剧烈颤动。这是他拍摄的时候从未注意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