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陵水—正文 分享
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打造一流国际教育体系
2021年09月24日 10:06  来源:海南日报
首批入驻学生参观试验区规划展厅沙盘。 海南日报记者 陈若龙 摄
首批入驻学生参观试验区规划展厅沙盘。 海南日报记者 陈若龙 摄

  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让学生足不出国享受国际一流教学资源,打造全球留学目的地

  海南“留”学生

  ■ 海南日报记者 陈蔚林

  “今天对试验区有了全面直观的了解,发现这里的教学环境和课程设置都与国际实现了接轨,我们足不出国就可以享受国际一流的教学资源!”9月23日,曾有美国留学经历的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研究生何烨在参观了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后难掩兴奋。

  今年5月,何烨报名参加北京体育大学与阿尔伯塔大学中外合作办学国际学分项目。根据课程安排,她和其他27名同学将在试验区开展为期3个月的“海南自贸港国际英才班”项目学习。

  这是试验区迎来的首批入驻学生,意味着园区的各项功能正式启用,自此承担起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良性互动,积极吸引境外教育消费回流的重要使命。

试验区教学楼中的特色教室。 海南日报记者 陈若龙 摄

  “自贸港速度”

  加强制度集成创新,以最优资源、最好条件加快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

  “4·13”以来,我省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开放,鼓励支持教育部门和有关院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积极推动对外合作办学。

  2019年6月,教育部与海南省政府联合印发《关于支持海南深化教育改革开放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支持海南建设国际教育创新岛,打造新时代中国教育开放发展新标杆,为海南教育对外开放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动力。

  在教育部统筹指导下,海南在三亚崖州湾科教城、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组团”布局,在洋浦经济开发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生态软件园、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试验区等重点产业园区“点状”布局,下决心拿出最优资源、最好条件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

  位于黎安半岛的试验区是海南自贸港的11个重点园区之一,是推动“海南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的重要平台,也是中国唯一以教育对外开放为核心使命的教育园区。省委、省政府和教育部高度重视试验区建设,主要领导多次赴园区考察指导,要求加强制度集成创新,积极打造全球留学目的地。

  “作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早期安排、早期收获的重要平台和先导性项目之一,试验区承担着打造中国教育对外开放试验田、压力测试平台和集中展示窗口的重任。”省教育厅厅长、试验区管理局局长曹献坤说,省委、省政府对试验区寄予厚望,提出要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办学前期准备工作。

  为落实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要求,试验区统筹运用“特别极简审批”模式,一是创新了前期工作“一体化”采购模式,将分散采购转变为集中采购;二是对项目前期工作开展“并联”式操作;三是发挥中标企业联合体“内部协同”关键作用,把不同职能部门、建设主体和服务单位之间的“外部沟通”,转化为中标企业联合体不同团队之间的“内部协同”。

  试验区管理局常务副局长武耀廷说,这一创新做法将项目前期工作时间缩短约19个月,还因此入选了海南自贸港制度创新案例,“中标企业联合体从规划编制到施工服务‘一竿子插到底’,体现了园区成片开发的‘自贸港速度’。”

  海南日报记者在试验区看到,当前,试验区体育馆、教学楼、生活区等项目正按照既定计划紧锣密鼓地建设施工。其中海风小镇校区已经建设完成,首批入驻的约百名师生将在此学习和生活。

  武耀廷介绍,试验区内,无论是教学区、宿舍区还是公共区域,都处处体现着以学生为导向的设计原则。以海风小镇校区的Study Mall(国际学习中心)为例,该中心不仅设置了多功能空间、开放研讨区、工作坊讨论区等功能区,还设置了心理咨询中心、学生一站式服务中心等,为学生提供贴心服务。

试验区学生宿舍。海南日报记者 陈若龙 摄

  “大共享+小学院”

  一校入学、多校选课、多地实践,打造一流国际教育体系

  带队入驻的北京体育大学教师孟翔曾多次到试验区考察。他注意到,除了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国际化的学习模式,海风小镇校区还为学生配备了咖啡厅、便利店、健身房,甚至联络好了亲属来访酒店,配备了24小时应急车辆保障,“这里的环境和服务确实超乎我们的想象!”

  周密的计划、周到的服务更体现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安排上。“海南自贸港国际英才班项目”学生刚一选定,试验区执行国际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的平台——国际联合学院就配合入驻高校为他们制定了完善的英才培养方案及计划。

  其中,4门外教课由阿尔伯塔大学4名在职教师授课,课程内容和考核方式与阿尔伯塔大学本部教学形式一致;4门专业课根据学生各自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及学生实际需求开设,由北京体育大学教师采用飞行授课形式进行,课程内容和考核方式与北京体育大学本部教学形式一致。

  “此外,试验区的国际联合学院还为学生安排了通识课、社会实践、专业实习等。”国际联合学院副院长罗青介绍,学生将走进海南政府机关、重点园区、科研单位等地,进一步了解海南省情和自贸港建设实际。

  海南日报记者注意到,本次入驻的28名“海南自贸港国际英才班”项目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段、学院和专业——28名学生中有26名本科学生、1名硕士研究生、1名博士研究生,分别来自北京体育大学体育商学院、国际体育组织学院、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等不同学院的不同专业。

  根据安排,来自电子科技大学与格拉斯哥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第二批58名学生不日也将入驻试验区。届时,两个学校的学生将在海风小镇校区共同学习和生活。

  “打破学校、学院、专业之间的界限,恰好体现了‘大共享+小学院’的创新理念。”罗青说,入驻后,各高校可根据学科特色需要使用专享小学院,但图书馆、公共教学楼、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为共享使用。物理空间的“大共享”不仅可以尽量集约使用土地资源,更可以促进中西互鉴、学科互融、文理互通、学分互认、课程互选、管理共商,推动学生“一校入学、多校选课、多地实践、多个学位”,打造多元文化融合、多学科融合、中西互鉴的一流国际教育体系。

  她举例,Study Mall(国际学习中心)的各个功能区都是相对开放的,可以满足各校学生进行自主型、社交型、互动型学习。大厅专门设置的全媒体中心,未来不仅会邀请到中国国情文化、自贸港研究等领域的专家举办大师讲座,也欢迎学生在此举办学术研讨会、新闻发布会等。希望各校学生通过大量交流与合作,充分获取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学校、不同学科的知识和理念。

“海南自贸港国际英才班”师生合影。 刘晓惠 摄

  “学在海南等于留学国外”

  把学校和教师“请进来”,降低留学成本,为中国学生提供更多留学选择

  “坚持产业定位,创新运行机制,积极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做好教育消费回流文章”是省委、省政府对试验区提出的明确要求。通过对入驻师生的采访,海南日报记者发现,教育消费回流促进工作已在试验区初显成果。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教育对外开放不断发展,每年有近70万名学生自费出国留学。他们是我们吸引教育消费回流的主要人群。”罗青说,根据统计数据,2020年有将近60万留学生回国工作,“这说明,大部分中国留学生并不是一味想‘走出去’,而是更愿意学成归来报效祖国。那我们为什么不利用好自贸港政策,让他们在中国本土就能享受一流的国际化教育呢?”

  家住山东的北京体育大学学生孔凡轲曾将出国留学定为目标,但经过综合考量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出国留学,“听说有‘海南自贸港国际英才班’项目,我第一时间报了名,因为我对海南自贸港很感兴趣,还参加过海南自贸港体育赛事策划比赛。”他还说道,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还未消散,家长并不放心孩子出国留学,试验区这样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为“后疫情时代”中国学生留学提供了更多选择。

  家住内蒙古的北京体育大学学生侯轶婧同样曾将出国留学作为自己的计划,但通过对“海南自贸港国际英才班”项目的仔细研究,她发现这个项目跟出国留学有很大的相似度——同样的课程、同样的师资、同样的学分……“但相比出国留学,性价比又特别高!”她说,试验区把学校和教师“请进来”,大大降低了学生的留学成本。

  如侯轶婧所说,入驻的首批“海南自贸港国际英才班”项目学生中,北京体育大学与阿尔伯塔大学中外合作办学国际学分项目学生能够拿到阿尔伯塔大学的国际学分,而电子科技大学与格拉斯哥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能够拿到两所大学的双学位,与出国留学享受的资源、取得的成果别无二致。

  在试验区,不仅学生“学在海南=留学国外”的愿景得以实现,国内外教师交流学习国际一流教育教学理念和方式的平台也得以搭建。孟翔说,北京体育大学的水上运动学科相对薄弱,希望通过合作办学,与阿尔伯塔大学一同充分利用海南的丰富资源,促进两个学校相关学科取得发展,为海南自贸港相关产业发展出谋献策。

  下一步,试验区将继续积极引进境外理工农医类高水平大学、职业院校独立办学,引进国内知名高校举办中外合作办学。同时,引进境外顶尖高校独立办学,创新国内外知名高校合作实验室、国际学分课程等培养模式。

  面朝大海、背靠青山的陵水黎族自治县黎安镇上,新时代中国教育改革开放试验区、中外名校示范办学的集中展示区加速建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留学重要目的地、面向未来的高素质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指日可待。

  (海南日报椰林9月23日电)

  目前试验区首批入驻的学校共有20所

  中方高校8所:

  北京大学

  东南大学

  南开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体育大学

  南方科技大学

  外方高校12所: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

  美国罗格斯大学

  美国莱斯大学

  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

  瑞典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等

编辑:李奥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