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视频—正文 分享
玩“剧本杀”“走火入魔” 社交新宠要毁下一代?
2021年10月12日 09:58  来源:中国新闻网

版权声明:中新视频版权属中新社所有,未经书面许可的使用行为,本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解说】近日,浙江21岁男子沉迷“剧本杀”“走火入魔”一事引发热议,人们对此评价不一。玩“剧本杀”为何会产生心理疾病?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心理治疗师。

  【解说】“剧本杀”是一种沉浸式游戏,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治疗师刘艳认为,它比线上游戏代入感更强,游戏方式与小孩“过家家”类似。

  【同期】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治疗师 刘艳

  比如说小孩“过家家”,他其实也是一种小孩之间通过游戏的一种社交的活动,然后这个“剧本杀”其实也是一种社交活动,从这两个性质上来讲的话,我觉得就是一种游戏,小孩之间的游戏或者成人之间的游戏。

  【解说】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苏颖表示,任何带有刺激性的事物都有让人成瘾的可能,比如抽烟、喝酒等。当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自我价值得不到实现,而在虚拟世界中又极易获得满足时,人们就容易成瘾。

  【同期】北京沐心心理联合创始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苏颖

  不管是游戏,不管是赌博也好,其他的成瘾现象其实都是一个道理,就是我在那个里面获得了成就感和我能掌控一切节奏的感觉,掌控感和成就感带给他一个虚拟的价值感,这个虚拟的价值感就会让他很快乐,而多次重复刺激之后就会让他成瘾。

  【解说】她指出,成瘾患者多与现实生活脱钩,对现实世界冷漠,长此以往还会引发其他问题。

  【同期】北京沐心心理联合创始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苏颖

  真实的社会生活的反应对我起不到刺激了,而我只是沉浸在那个里边,再时间长了之后就会产生幻想或者是妄想。我长期地沉浸在里边,导致睡眠问题,导致饮食不规律等等,身体疾病就有可能会出来。

  【解说】刘艳认为,玩“剧本杀”发展到成瘾的程度与个人有关。对于浙江这位患者而言,“剧本杀”只能算诱因。

  【同期】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治疗师 刘艳

  其实玩“剧本杀”的年轻人很多,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成瘾对吧,之所以他会成瘾,我觉得是跟成瘾的这个人本身是有关系的,就是“剧本杀”它只是一个载体,或者说它就是一个诱因。

  【解说】此事受到广泛关注的另一原因是该患者已经成年,苏颖表示,成瘾与否与年龄无关。

  【同期】北京沐心心理联合创始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苏颖

  不管他是成年人还是青少年,他只要是在某一个行为过程当中反复被强化,他就会形成大脑之间的一个虚拟的信号传递,这个虚拟的信号传递一旦形成了,它就会成瘾。

  【解说】作为社交新宠,“剧本杀”当然也有其存在的意义。刘艳介绍,心理治疗领域有一种叫“心理剧”的治疗方式,患者通过扮演某一角色,体会角色的情感与思想,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虽然大部分“剧本杀”不能媲美“心理剧”,但这种游戏却能够让玩家之间产生交流互动,适度参与,社交能力弱的人会获益。

  【同期】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治疗师 刘艳

  玩“剧本杀”你就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你不是你自己了,所以这个部分其实是会让这种对社交有些回避的人,他更容易去跟别人去建立一些关系,或者是更容易在这种交往当中,他有一些自信,如果这个部分能够影响到他,他能够把这个部分也能够带到他的现实生活当中来,可能对他的社交也是有帮助的。

  【解说】苏颖同时提醒,“剧本杀”虽然好玩,但玩家在选择剧本时应尽量避开具有高强度刺激的剧本,“剧本杀”经营者也要做好把关。

  【同期】北京沐心心理联合创始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苏颖

  我们人的大脑是有一个这样的特征的,就是它本能的更容易记住离我最近的事件,所以说如果我们玩“剧本杀”的公司、经营它的场所,如果注意到结局,这个结局不是用血腥的、残忍的、恐怖的结局来收尾,而是用和谐的、幸福的、充满愉快的这种结局来收尾的话,就是它让我产生愉悦和幸福安全感,这样会更好一点。

  记者 刘超 北京报道

编辑:陈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