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白沙—正文 分享
白沙入选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2021年10月14日 16:55  来源:中新网海南
生态宜居的白沙县城新貌。海南省生态环境厅供图
生态宜居的白沙县城新貌。海南省生态环境厅供图

  中新网海南新闻10月14日电(孙秀英 吴灵姗) 据海南省生态环境厅14日消息,在昆明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的生态文明论坛上,生态环境部为第五批49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进行授牌命名,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喜获殊荣。

  据悉,这是海南继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之后第二个获此荣誉的地区,也是海南首个县域“两山”基地。“两山”基地是一块国家级的金字招牌,承担着“两山”成效转化“试验田”的重任,是探索如何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前沿阵地。

白沙自然风光。海南省生态环境厅供图

  率先启动生态搬迁,探索实现“生态保护+脱贫致富”

  白沙位于海南中部偏西,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区,也是革命老区。白沙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是海南省极为重要的“生态绿心”,是南渡江、珠碧江、石碌河三大河流的发源地,同时海南最大的水库——松涛水库80%的集水面积位于白沙境内。白沙生态环境优美,有大小山峰有440座,森林覆盖率达83.2%,全县57.9%的国土划为生态保护红线,近一半的国土划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为推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保护热带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改善国家公园核心区内高峰村居民的生存发展环境,白沙在全省率先启动生态搬迁,建立村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置换的创新模式(该模式入选第十批海南自由贸易港制度创新案例),打造以橡胶为主、就业为辅、多产业共同支撑的生态移民搬迁增收体系,有效地解决了国家公园生态保护与群众生产生活的矛盾,实现了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和生态修复多赢。

白沙“啦奥门”山兰文化节现场。海南省生态环境厅供图

  打造生态农业品牌,农村电商促农增收

  白沙充分利用优越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大力发展以橡胶为主,绿茶、南药“两个万亩”和红心橙、咖啡、山兰稻等“六个千亩”热带高效特色产业支撑的生态农业体系。白沙成立了县电子商务中心,并建成全省首个县级电子商务产业园,积极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成功打造“白沙良食”(全国首个全域农业公用品牌)、“白沙绿茶”等品牌,通过品牌化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打上生态印、文化印的特色农产品搭上“农村电商”快车,销售渠道不断拓宽,促进了农民致富增收,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8736元增长到2020年的13978元,年均增长9.86%。2019年,白沙再次获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升级版),是全省唯一两次获此殊荣的市县。

  构建多元生态旅游体系,持续释放生态红利

  “体育+”产业发展。白沙充分发挥生态环境及气候优势,以高标准建设县文化体育中心,并建成“国家体育训练南方基地——海南白沙·综合”,积极发展体育“赛事经济”,“以赛促旅”。2021年8月,第32届夏季奥运会结束后,白沙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收到了来自中国摔跤协会、中国拳击协会等单位的感谢信,打响“文体山城”的金字招牌。白沙通过发展“体育+”产业,延伸了生态旅游产业与服务链条,为推动白沙生态旅游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农文旅融合发展。通过政府搭台、媒体造势、山兰文化唱戏的形式,白沙打造了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啦奥门”山兰文化节,推出山兰特色农产品,探索形成了一套“生态农业+非遗文化+乡村旅游”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有效激活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2016~2019年,白沙旅游人数和收入均实现每年两位数增长。

  积极参与“生态补偿”,增值生态效益

  白沙始终把生态保护放在首要位置,作为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白沙积极融入国家、海南省生态补偿实践,参与省内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试点,探索县域生态补偿,将生态补偿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相结合,开展自然资源价值核算、商品林赎买等重点工作,促进了生态产品价值的全面转化,不断提升“绿水青山”的生态效益,2017~2020年全县获得生态转移支付金额逐年递增,2020年白沙获得生态转移支付超4.9亿元,位居海南省第一。

  海南省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人指出,“十四五”期间,希望白沙牢牢把握“两山”基地建设机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建立“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长效机制,推动区域绿色高质量发展,全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完)

编辑:李奥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