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正文 分享
海口市龙华区获评“海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21年10月28日 15:04  来源:海口日报

  从海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看——

  惊艳历史长河的民间文化艺术

  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是指运用民间文化资源或某一特定艺术形式,通过创新发展,成为当地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并广泛参与的群众文化主要活动形式和表现形式,并对当地群众文化生活及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县(县级市、区)、乡镇(街道)。

  近日,作为海口市唯一入选项,海口市龙华区凭借国家级非遗项目——海南椰雕获评2021-2023年度“海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海口市龙华区历史底蕴深厚,特色文化资源丰富,拥有丰富的旅游景观资源。其中,海南椰雕、海南斋戏、冼夫人信俗、海口天后祀奉、海南八音器乐、土法制糖技艺、海南狮舞等不同类型的民间艺术温厚而多情、感性而蓬勃,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多出了惊艳时光的风情。

  ■ 本报记者 吴雨倩

  “椰海明珠” 获评海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日前,海南省旅文厅组织对我省各市县上报的“海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申报材料及创建情况进行了精心评审,8月16日,决定命名10个县市乡镇为2021-2023年度“海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其中,海口市龙华区凭借国家级非遗项目椰雕,获评2021-2023年度“海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获得2021-2023年度海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的包括:海口市龙华区(海南椰雕)、儋州市光村镇(儋州调声)、文昌市(海南公仔戏)、五指山市通什镇(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黎族民歌)、定安县新竹镇(琼剧)、临高县(临高人偶戏)、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黎族竹木器乐)、乐东黎族自治县大安镇(黎族剪纸)、昌江黎族自治县石碌镇(黎族陶艺)。

  位于海南省海口市中心繁华地带,东接美兰区、琼山区,西面与秀英区相邻,北临琼州海峡,南依定安县,享有“椰海明珠”之美誉的龙华区文化历史底蕴丰厚、旅游景观资源富足。它有国家历史文化名街——海口骑楼历史文化街区、珠崖郡遗址等名胜古迹;有秀英炮台、海瑞墓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中共琼崖一大旧址、解放海南岛战役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澜湖国际旅游度假景区、华谊冯小刚电影公社声名远扬。常利用海口湾畔、东西湖、三角池公园、钟楼、万绿园、金牛岭公园、云洞图书馆、人民公园等群众文化活动阵地资源开展系列群文活动。

  其中,解放西、国贸、大同、海垦、椰海等传统商圈持续巩固,华润万象城N次方公园开业,龙湖天街等大型商业综合体顺利开工。海口湾演艺中心全面升级,海南新年音乐会等特色活动广聚人气,打造了以文促旅、以旅吸粉的文旅共享新模式,不断助推龙华经济发展,打造龙华夜间经济新地标。

  2020年龙华区入选胡润中国最具潜力投资区域百强榜、“全国夜间出行最旺盛的十个城市中心区”,2021年龙华区上榜“2021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百佳县市”“胡润中国最具潜力投资区域百强榜”。

  海南椰雕 打造海南独特靓丽文化明信片

  海南椰雕历史悠久,有“天南贡品”之美誉。史料有载,唐代已有椰雕。《琼州府志》载:“唐代李卫公征蛮时,常配一椰杯带于怀中。”椰雕因有鉴毒性能,而流行于士大夫阶层,明、清两代,椰雕已被官吏作为珍品进贡朝廷,上世纪三十年代,海南椰雕已销往南洋群岛和欧洲各国。

  海南椰雕,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2018年“海南椰雕”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在海口骑楼老街,有一间显眼的海南椰雕体验馆,里面形态各异、做工精良、画面雅致、质地轻巧的椰雕作品琳琅满目,吸引了来来往往市民游客的目光,精湛的手艺令人啧啧称奇。

  海南椰雕省级传承人吴名驹作为海南椰雕体验馆的负责人,他的作品《才福之囊》《多子多福》《律》等众多富有创意的精彩作品,获得“海南民间艺术精品展”精品奖、“首届中国(黄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金奖、海南文博会金奖等不俗奖项。谈及“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评选,他高兴地表示,龙华区凭借海南椰雕获评“海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让更多人知道并了解海南椰雕的历史发展、文化价值,感受古老文化与创新科技的碰撞与融合,重新焕发海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打造属于海南的独特靓丽文化明信片。

  龙华区旅文局作为行政主管单位,龙华区文化馆作为项目保护单位,多年来在多层面不断积极努力扩大和传播海南椰雕的影响力。近年来,“海南椰雕”多次参与国内外大型展览和交流活动。同时,为保障海南椰雕技艺的有序传承,龙华区旅文局积极组织我市多所院校举办椰雕进校园活动,组织椰雕艺人常态化开班授课,让学生群体参与进来,了解和学习椰雕技艺。另外,由龙华区文化馆与海职院合作建立的非遗实训基地——“海南椰雕”传承展示工作站公益开班授课,椰雕省级传承人柯秋枫长期入驻,为学生传授海南椰雕技艺。

  此外,为进一步扩大海南椰雕的传播和推广,龙华区文化馆设立两个椰雕展示馆,征集近百件经典海南椰雕作品,进行常态化展览展示。

  璀璨丰盈 民间文化艺术资源熠熠生辉

  龙华区国家级非遗项目除了海南椰雕,还包括海南斋戏、冼夫人信俗、海口天后祀奉、海南八音器乐,省级非遗项目有土法制糖技艺,市级非遗项目有海南狮舞,这些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艺术资源,为辖区居民带来了丰盈的文化生活。

  冼夫人信俗在海南流布最广,从唐代沿袭,已有一千四百多年。龙华区新坡镇是当年冼夫人军队的驻营地,也是海南“军坡节”的源头,其活动形式和内容极具代表性。自唐代以来,海南岛先后建有100多座冼夫人庙(现存60多座),每年农历二月是庙会活动的高峰期,称“军坡节”,流行于海南全省各地,尤以海口龙华区新坡镇为盛。近年来,在全域旅游时代的背景下,龙华区创新思维,积极探索民俗文化和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举办“驰骋沙场之夜”大型文艺晚会、“冼夫人情缘会”、人文新坡游、特色农产品展销、美食一条街、文化论坛等多场精彩的民俗和文体活动,进一步提升和打造了冼夫人文化节的本土民俗文化品牌,逐级形成龙华区全域旅游的新格局。

  海南斋戏融会了海南民间故事、歌谣、民间戏曲、音乐、杂技、工艺等艺术元素,成为保存海南传统文化艺术的载体。斋戏是民俗活动的产物,也是联络琼籍华侨的精神纽带。为使海南斋戏得到更好地传承和保护,龙华区以遵谭镇文化站和六神庙为宣传阵地,成立了海南斋戏培训班,邀请海南斋戏传承人王云光担任授课教师,面向群众传授海南斋戏,年均培训30余课时,培训学员近2000人次。

  海口天后祀奉是一项以宫(庙)为主要活动场所,以习俗和庙会为表现形式的崇奉、颂扬妈祖的民俗信仰活动。海口天后祀奉从元代开始在民间形成,其活动形式极具民间信仰的代表性。

  每逢妈祖诞辰(三月二十三)和忌日(九月初九),海口各天后宫(天妃宫)便会举行祭典活动,人们以母亲的形象创造了一个敬而亲之、亦神亦人的神祇,将母亲的大爱集于妈祖身上。从元代延续下来的天后祀奉活动,体现了海口民众对妈祖精神的景仰和对人类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海南八音器乐是海南器乐的主要品种。它因采用八大类乐器演奏而得名。八大类乐器为:弦、琴、笛、管、箫、锣、鼓、钹。海南俗称的八音包括乐器、乐曲和乐队。海南八音在唐宋代出现雏形,明代已十分成熟。在海南,重大民俗活动,例如公期,都缺少不了八音助兴,因此八音在民间的尊贵地位可想而知。八音乐曲多是《大贺寿》《迎亲曲》《万岁喜》《闹军坡》《盅盘舞曲》等喜庆曲目,所以婚嫁迎娶尤其喜吹八音,配以盅盘舞,热闹又喜庆。近年来,龙华区致力于海南八音的传承和保护,依托“我们的节日”“顺骑自燃街艺展演”等特色品牌活动,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重大节庆活动期间,邀请海南八音传承人展示和传承非遗技艺,使得海南八音拥有了更加广泛的知名度。目前各村镇群众自发组建的八音乐队已有十余个,能够弹奏八音乐器的艺人近百人,海南八音器乐得到了较好地保护和传承。

  蔗糖是海南岛的特产。海南省海口市遵谭镇农民利用传统的土法工艺制成的红糖,是海南土特产的一大农副产品。据《广东通志》《正德琼台志》载:传统制糖业在遵谭镇有六百多年历史。传统土法制糖技艺是以本地种植的甘蔗为原料,经过榨汁、煮熬、凝固等工序将榨出的蔗汁糖条、糖粉,在制造过程中不加入漂白剂、凝固剂等化学物品的传统手工技艺,其废品也可循环利用,如甘蔗渣可酿酒、造纸、有机肥料及农家燃料。近年来,龙华区不断加大对土法制糖技艺的保护力度,为土法制糖提供传承展示的平台,邀请土法制糖传承人参加“顺骑自燃非遗展演”“三亚南山非遗购物节”“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龙华区非遗展示展演”等系列活动,极大地扩大了土法制糖技艺的知名度。

  海南岛有来自我国各地的移民,传入北狮和南狮两派风格,海南狮舞将北狮和南狮的风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自己的地方特色,文武兼备,有舔毛、搔痒、抖毛等斯文温情表演,也有跳跃、翻腾、爬高、跌扑等勇猛动作,更显得多彩多姿。近年来,为了加大对海南狮舞的保护力度,龙华区结合“龙腾华彩贺新年”“冼夫人文化节”“顺骑自燃街艺展演”等各类文化活动的开展,为海南狮舞提供宣传展示平台,让海南狮舞的身影频频出现在骑楼、外滩等旅游胜地,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前来观赏,极大提高了海南狮舞的知名度,同时为了扩大海南狮舞的传承,龙华区一直鼓励和支持海南狮舞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为其提供场地、宣传等支持措施。

编辑:李奥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