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南日报客户端丨记者张惠宁 通讯员李志诣
站稳“风口”,抓住“浪尖”,抢占“赛道”,10月29日召开的万宁市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勉励万宁民营企业把握时代脉搏,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中,围绕万宁市重点打造的四个百亿级产业和八大产业链找准位置、主动融入、顺势而为,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中勇立潮头显身手。
据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目前,万宁市各类市场主体共5.3万家,其中民营市场主体共4.98万家,占比达94%;民营企业从业人员4.5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50.6%。2021年万宁市民营经济实现税收收入16.1亿元,纳税占比达74%。
据万宁市委主要负责人介绍,万宁市民营经济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较强的发展动力,成为推动万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尤其今年以来,万宁市构建了招商落地投产全链条协调机制,引进了正大(万宁)兴隆咖啡城、红星美凯龙集团、深圳深装集团、海力集团、海建(万宁)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爱缔高格生物科技公司等一大批能源类、新型建材类、专精特新类企业。万宁市将围绕八大产业链条打造现代化全产业体系,实现“十四五”规划宏伟蓝图。
会议认为,万宁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新阶段,是千载难逢的立业良机。企业家们要站稳“风口”,把好“风向”,紧紧围绕自贸港建设“3+1+1”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产业,焕发企业持久生命力。二是要抓住“浪尖”,企业家们要围绕万宁市重点打造的四个百亿级产业和八大产业链找准位置、主动融入、顺势而为,在万宁前进的浪潮中,乘着发展的“浪尖”纵横驰骋。三是要抢占“赛道”,万宁市目前有热科院香饮所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药植所两大科学研究机构,接下来海南大学海洋试验室也将落户万宁,企业家们要重点关注当地正在开展的科研项目,共同参与,抢占发展“赛道”,充当万宁产业发展的先锋队。
万宁市委书记贺敬平在会上表示,万宁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深化“三转”建设。一是转作风,认真梳理几十年来各企业遇到的痛点、堵点和难点,下真功夫、下硬功夫,下实功夫帮助企业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二是转方式,将审批向监管转变,放松放宽审批,实行“准入即准营”,将检查向服务转变,只要企业合法合规经营,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极力降低检查频次。三是转机制,构建民营企业困难诉求表达机制、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群策群力发展机制,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共同把万宁的“蛋糕”做大做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