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请指教》:被点评的导演,多维度的电影
2021年11月08日 14:58 来源:齐鲁晚报

  □刘雨涵

  让人没想到的是,导演这个行当也能够拉出来battle,最新导演竞技节目《导演请指教》上线,展现了一种新型的综艺生态。而更加让人没想到的是,《导演请指教》的火药味竟然这么浓烈,“毒舌”评语经常让人听得胆战心惊,替导演们尴尬抠地。这种大家莫衷一是的“混战”场面,也让观众看到了电影背后的多重困境:技术和情感,形式和内核,大众和个人,市场和表达……

  此前的《演员请就位》是让导演坐在评委席上点评演员,而《导演请指教》则把导演们拉到了竞技舞台的中央,接受来自制片人、影评人和观众的点评。他们不仅对导演们的作品进行了不留情面的吐槽,这些不同的评委团队之间都在互相吐槽和质疑。就像节目中说的,“每一次开机,都是创作、资金、市场、舆论之间的战争。”《导演请指教》也确实让观众感受到了浓浓的火药味。

  第一个被公开点评的作品,是相国强的短片《哪吒闹海》。相国强是来自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的老师,可以说是标准的科班出身。而制片人团队的点评,一个比一个狠,郝蕾认为影片中特效、碎剪、跳剪等花活玩得太多。方励直接说“我不喜欢”,“因为它没有情感,情感是电影的根,没有根的时候,电影就崩了。”王晶不屑地回应,“你这个题材在香港可能都拍了五六十部。”演员点评团里的李诚儒更是让人如坐针毡的“毒舌”,直斥作品“毫无新意,可惜了这些好演员。”

  听着这些评语,网友感觉像是“被机关枪扫射成筛子”,“如果我是当事人,肯定要听得自闭了。”相国强解释了自己的创作理念,也比较平和地接受了评委们的点评,“我来到这个舞台的原因,是让大家看到电影的争议是这么大。”一个在电影学院讲授摄影的老师,肯定是比较偏向于技术流的,如何在视觉效果上求新求异,是他所考虑的重点。而评委们则是属于情感派的,影片之中所传达的情感思想是他们所看重的。技术与情感之间的平衡,往往会顾此失彼,这是《导演请指教》所传达出的第一层困境。

  第二个播出的是包贝尔的作品,这个作品获得了制片人团队的一致认可,而王晶对包贝尔的力挺却被影评人王旭东嘲讽,“因为王晶不做王家卫。”作为专业鉴影团成员的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孟中,批评包贝尔的作品没有将两条故事线讲清楚,也没有扣到主题。包贝尔的回应展示了自己的高情商,他说自己的就是一个学生作品,“我去年买了您的网课听还没有听完,估计听完就能讲明白了。”包贝尔在现场说,他曾看到过台下影评人们写的文章,有的带着脏字,有的老师花了8期的短视频讲他的表演有多差。这让观众听得有些心酸,也感受到电影行业有多么的残酷,需要多么强大的心理承受力才能继续做下去。

  梁龙执导的改编作品《疯狂外星人》是节目中第一个被叫停播放的影片(节目规定如果现场票数低于120票,作品会停止播放),这一次,专业鉴影团和大众观影团之间又怼起来了。梁龙的作品充满了晦涩荒诞的文艺腔调,这种风格被影评人称赞高级,而观众则表示看不懂。影评人表示,“这个片子在播放的那一刻,以及不受到大众喜欢的那一刻,它才真正完成了。”而观众则认为这只是有些专业人士在“故作高深”。

  《导演请指教》呈现了每一部作品从构思、选角、拍摄再到呈现在大众面前接受投票和评价的全过程,仿佛就是整个电影生态的微缩版。有的导演因为没有名气或者之前作品不佳,而选不到心仪的演员;因为时间有限,正常8到10天的拍摄工作,被压缩到两天之内就要完成;拍摄过程中,突然下雨、演员恐高等意外状况,挑战着导演的协调和解决能力;而作品播出之后,影片的风评更是完全脱离导演的掌控;面对评审们的口诛笔伐,导演们一次次的解释显得太过乏力了……

  就像王晶在节目中说的,“没有导演是真的想拍烂片的。中国没有一个导演没被骂过拍烂片,张艺谋被骂过,陈凯歌被骂过,那怎么办?大家都不拍?”不管水平如何,每位导演的作品都是自己心血的凝结,可是最终呈现出来,能否过影评人那一关,能否过观众那一关,能否赢得市场的青睐,都是未知数。导演想要在作品中平衡好来自不同维度的标准,真的是太具有难度了。所以谁说导演是没有门槛的工作,能够解决平衡好这些困局,才是有资格被留在门里面的人。

编辑:李奥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