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 林师堂
“我”的名片
我叫三弓村,家住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西部,距离保亭县城二十多公里。我是由15个村民小组组成的大家庭,常住人口736户2823人,家里总面积21.4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156.2亩,林地面积6070.8亩,有槟榔3074.4亩、橡胶4133.8亩,退耕还林62亩。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槟榔、反季节瓜菜、橡胶、益智、红毛丹、菠萝蜜、龙眼等。
保亭三道镇三弓村乡村文艺广场。记者 林师堂 摄
“我”的收入:2021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25.8万元 人均收入达14675.5元
种植槟榔、橡胶、龙眼、菠萝蜜等成为我的主要经济来源,特别是种植冬季瓜菜,使得我受益颇多。我的主要种植有3074.4亩,橡胶4143.9亩,瓜菜种植面积653.7亩,益智206.2亩,龙眼779.6亩,菠萝蜜348.1亩,红毛丹322.1亩。到2021年,我的村集体经济总收入25.8万元,我的人均纯收入已经达到14675.5元。
“茄子2.5元一斤、豆角7元一斤、朝天椒也卖得好,这些都是我种植的冬季瓜菜,今年年初收成好,收益很不错。”望着田地里刚种下的冬季瓜菜,土生土长的三弓村委会番托村小组村民黄永琼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今年年初他仅有的3亩地,靠着去年种植茄子、豆角和朝天椒这些冬季瓜菜,纯收入就有4.5万元,他积极发展种植产业,用自己的勤劳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果实。
保亭三道镇三弓村种植冬季瓜菜。记者 林师堂 摄
收入上去了,我的生活也变得更加幸福。现如今,一到傍晚,在乡村文艺广场的舞台上,随着音乐声响起,村民载歌载舞,到处是一片祥和欢乐的气息,大家无不享受着美丽乡村带来的美丽生活。
“我”的面貌:产业发展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村民住进新房还有补贴
蓝天白云,绿树成荫,树林掩映下的房屋错落有致,村间小道硬化的水泥路四处延伸。走进保亭三弓村委会什吉村小组的院落,仿佛走进一幅恬静安详的园林画卷。
保亭三道镇三弓村民宿。记者 林师堂 摄
产业的开发促进乡村振兴,以乡村振兴项目实施精准扶贫,建设美丽乡村。我的美丽乡村项目规划范围为三弓村委会什吉村小组,规划面积约500亩,包含有什吉民宿、海南探戈坞魔幻谷文化旅游区等,将我村庄的社区建设和景区建设无缝衔接、有机组合,把村民带入开发过程,打造新型城乡建设有益探索,助力村民增收,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我的村民住新房,有补贴。什吉美丽乡村项目是什吉村集体以土地作价入股方式合作经营,项目建设期内,村民每年可获得土地入股1500元/亩的保底收益,到了项目盈利期,村民每年可享受浮动收益,即按照项目利润的10%给予入股村民分红。
“住进了新房,还有补贴,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 一年以来,三弓村委会什吉村小组的村民享受着企业入驻带来的福利,居住在新盖的船形屋小别墅,享受着应有的配套设施,出行也变得更加通畅,每年有着公司给予的补贴。待项目建成后,村民还能实现家门口就业的美好愿景。
“我”的心愿:以“公司+脱贫户”模式发展产业 美丽乡村带动美丽经济
产业的开发促进乡村振兴,以乡村振兴项目实施精准扶贫,建设美丽乡村。现如今,保亭三道镇三弓村以“公司+脱贫户”模式发展产业扶贫项目,将全村47户脱贫户纳入海南呀诺达圆融旅业股份有限公司(呀诺达景区)发展旅游产业扶贫项目。
保亭三道镇三弓村驻村第一书记杨宝介绍,目前,三弓村以“公司+合作社+脱贫户”模式发展兰花项目,带动村小组农户发展;以“党支部+合作社+脱贫户”产业模式发展山鸡和鸽子养殖等产业;提供国道旁边建设用地,建设三道镇农产品集散中心,带动全镇农产品销售,提高集体经济收入。
“我相信三道镇三弓村会越来越美,村民的收入会越来越高,人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幸福。希望更多的游客来保亭,带动保亭乡村振兴。” 对于未来,杨宝充满期待。往后,三弓村将结合保亭优质的旅游资源,引进相关企业,将三弓村打造成为以生态观光、民俗风情、体验娱乐等功能为主的乡村休闲娱乐主题旅游体验区,让更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
乡村美丽蝶变,带动美丽经济发展,一幅乡村净、风景美、产业兴的乡村振兴画卷已经绘就。
作者:林师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