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分享
海南省委人才工作会议交流发言侧记:实力在于实战 活力在于活用
2021年12月15日 06:15 来源:海南日报客户端

  实力在于实战,活力在于活用。12月14日,在海南省委人才工作会议上,多个单位交流发言,展示各单位人才工作的有效探索和生动实践,为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提供了产学研用的鲜活经验。

  搭建人才平台,增强自贸港引力

  “目前我省20所高校的2021届5.74万名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达90.81%,同比高出8.62个百分点,创下近几年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同期新高,留琼率达62.13%。”12月14日,海南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在省委人才工作会议上交流发言时透露。

  今年海南省高校毕业生留琼率超过60%,彰显出海南自贸港对人才的巨大吸引力。

  产生这样的吸引力,根本原因是什么?

  搭建人才平台是关键。

  根据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分析:海南省新增了一批适应自贸港建设需要的新兴专业,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在海南拥有学以致用的岗位;海南省推动高校与自贸港重点园区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实习实训、招聘就业等方面加强双向互动,校企合作有了直通车。

  谈及人才平台建设,海口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该市双管齐下:一是打造园区孵化平台。依托海口复兴城互联网信息产业园,建设中国海南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海口分园,集聚了32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入驻。积极创建“海口留学人员创业园”,以复兴城互联网信息产业园、海口高新区创业载体和江东新区创业载体为共建区,孵化面积超10万平方米。二是打造以才育才平台。市政府支持市人民医院同上海六院合作创办市骨科与糖尿病医院,赋予充分自主权。目前,上海医疗专家已帮助海口培养了21名年轻科室骨干和学科带头人。

  创新人才机制,激发自贸港活力

  怎样让不在海南落户的人才也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献计出力?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的成功实践树立了典范。

  “我们加强对外合作力度,实行柔性引才。”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党委有关负责人说,秉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理念,打破各类界限,构建“小核心大网络”,与院内院外、岛内岛外的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60多家单位联合组建深海科技合作同盟,在合作项目和联合实验室中灵活使用人才超过1500人,推动形成了以海岛为核心辐射到陆地的深海科技人才队伍。

  据介绍,该研究所在用好用活青年人才、壮大科技创新团队后备力量方面,出台了系列支持举措:依托中科院特别研究助理政策,给予青年博士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待遇;加大海洋科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设力度,提升青年科技人才向心力;在项目分配上摒弃“论资排辈”,注重向青年科技人才倾斜。

  通过“双聘”“柔性”等方式引进和使用高水平人才,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也尝到了甜头。该科技城管理局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说,以团队带头人培养和孵化本土全职人才及团队,现已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包振民、侯保荣等多名A类人才团队落地科技城。

  在特色化人才队伍建设上,海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有关负责人说,坚持以育为主,岗训结合,着力建立中层管理人员轮训制度、管理培训生制度,加强专业化培训,实施业务技能提升计划。

  优化人才布局,蓄积自贸港动力

  “我们坚持与自贸港建设同频共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海南大学党委有关负责人说,一方面,该校重点聚焦“自贸港发展和制度创新”“生态文明”“文化旅游”“全健康”“热带高效农业”“海洋科技”“信息技术”等七个领域,构建协同创新中心;另一方面,该校与海口、三亚、万宁等市县共建地方研究院,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带动地方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

  在布局未来发展上,崖州湾科技城三措并举构建“人才池”:支持“海南专项研究生”培养计划,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配套人才支撑;探索“旺工淡学”技能型人才培训体系,打造常态化职业技能培训品牌;持续组织科技城大讲堂,并联合崖州湾种子实验室举办创新论坛,不断拓宽入驻人才的学识视野。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崖州湾科技城聚焦南繁育种和深海科技发展优先领域和重点方向,发挥高水平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载体作用,为海南自贸港培养储备高质量人才,蓄积人才发展动能。(易宗平)

编辑:叶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