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污水须先治“作风病”
2022年05月24日 08:32 来源:海南日报

  ■ 张成林

  排污管直排沟渠,臭气熏天;遭遇暴雨天气,污水池外溢黑水;因建管不完善村民不愿意接入污水管网……透过报道可见,临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可谓问题丛生。建了污水处理站,非但没能处理好污水,反而带来新的污染,导致群众怨言不断,好端端的民生工程竟沦为摆设,引人警醒。

  污水处理站建成了,却只见污水进、不见净水出,污水随处乱排,如此状况显然与建设的初衷相违背。处理站建好了,为何却不管用?是运营成本过高,还是处理能力跟不上?这些因素恐怕兼而有之。从建设到运营之间,我们看不到有效的配套支持,比如,村民不接入管网,没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为让尾水达标,施工方竟直接截断排污管,不见后续修复;处理站建而不用,竟没有相关人员进行跟踪监督……诸多问题反映出“一建了之”“只管建、不管用”的管理弊病,导致污水处理堵在了“最后一公里”。

  管理上的问题,往深了看,反映的是形式主义作风顽疾。污水处理站建设,如果不注重实际效果,不做因地制宜的谋划,不做好配套支持,只是图好看、好交差、做样子,必然会陷入“重建轻管”的窠臼。可叹的是,从报道中可见,这一问题并非孤例。“119个污水处理站,覆盖193个自然村”,数据确实很好看,可这亮眼的数据背后,又有多少处理站在“空转”,其中真正获得村民认可的又有多少?处理站建起来本就成本不菲,当一个个成了摆设,又会造成多大的资源浪费,这背后损害的是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

  污水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出在“人”身上,是观念出了偏差,是作风出了问题。换言之,治污须先治人,必须纠正图好看、做样子的错误政绩观,摒弃华而不实、虚浮应付的不实作风。可是,就该案例来看,对投入运行的污水处理站,却缺乏应有的追踪、监督,对停摆问题,也不见严肃的追责问责。如今,记者介入了,问题被摆在了台面上,相关部门也作出了表态,希望能知不足而后进,以问题整治为契机,深入剖析反思,动真碰硬从严刹一刹背后的形式主义等弊病,让处理站真正发挥出应有效果。

  当前,全省正全力推进“六水共治”攻坚战,其中第一项就是“治污水”,足见污水处理的重要性。类似的农村污水处理站问题恐怕不限于一地,其他市县也当引以为鉴,高度重视起来,深入查找问题,坚决破除“一建了之”的心态和做法,努力排除“最后一公里”障碍,让污水处理设施真正高效运转起来。

编辑:李奥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