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昌—正文 分享
年销售1.1亿只!海南文昌鸡迈向现代特色产业之路
2022年06月29日 12:56  来源:海南日报

  年销售1.1亿只,年产值120亿元, 海南文昌鸡迈向现代特色产业之路——

  “亿”只鸡的抱负

黄麻羽系文昌鸡。 本报记者 袁琛 摄

  ■ 本报记者 刘梦晓

  一张征集令,让文昌鸡再次进入全国视野。

  6月20日,文昌市面向全国征集文昌鸡公用品牌标识。为了提高文昌鸡品牌知名度和产销核心竞争力,海南近年来举措不断。

  实际上,文昌鸡产业的发展,已超许多人的想象。

  2021年,文昌鸡售出1.1亿只,相当于平均每天售出30万只,实现年产值约人民币120亿元。在全国几乎所有省份以及新加坡等国家,都能见到文昌鸡的身影。

  经典原味白切鸡,一直是海南居民的心头好,从年头吃到年尾。而美味便捷的椰子鸡,正在国内消费市场上“攻城略地”,尤其受到上班族的青睐。

  核心稳定的岛内市场,加上反响积极的岛外市场,让文昌鸡企业看到了扩容升级的新机遇。

  以百亿身价为起点,文昌鸡正走向一条现代特色产业之路。机遇之下,挑战重重。

文昌鸡孵化厂工作人员在检查鸡蛋。 本报记者 封烁 摄

  新潮流 预制菜让文昌鸡再次流行

  椰子鸡成“爆款”单品,文昌鸡从地方市场主流迈向全国消费潮流

  撕开包装、放入汤锅、打开电磁炉,15分钟后开盖,文昌鸡与椰子水、椰子肉共同释放出具有鲜明海南印记的清香,弥漫在小小的房间里……在上海独自打拼的海南姑娘翁梦玲,经常通过App下单椰子鸡预制菜套餐,像泡面一样简单加工后,就可以享受这道海南美味。

  对她来说,爱吃椰子鸡,不仅因其自带家乡味道,“也因为椰子鸡本身营养、健康,做成预制菜,烹饪方便快捷,这两点都特别符合都市白领的需求。”翁梦玲说,“我周围许多本地的同事朋友也对椰子鸡情有独钟。”

  研究文昌鸡多年的南京农业大学退休副教授吴素琴认为,文昌鸡鸡肉不仅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还有丰富的风味氨基酸和特有的脂肪酸,品尝后唇齿留香。

  近年来,随着注重营养健康的烹饪理念日渐流行,以及预制菜市场的迅速崛起,文昌鸡消费逐渐从地方市场的主流成为全国消费的潮流。省外市场对文昌鸡的需求保持较快增长,以椰子鸡为代表的文昌鸡预制菜,更是成为全国餐饮市场的“爆款”单品。

  线下,椰子鸡餐厅不仅遍布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更开到了中西部许多二三线城市。以北京海南大厦的海南食府餐厅为例,赶上周末或节假日,为了这口鲜香,一些消费者宁愿排队两三个小时。

  线上,椰子鸡常出现在各社交平台和带货直播间里。比如B站上一些在家自制椰子鸡的视频,点赞量上万。在头部带货主播的直播间里,椰子鸡套餐上架即“秒光”。

标准化工厂繁育的文昌鸡。 本报记者 封烁 摄

  岛外市场特别是华南市场以外的积极反馈,让文昌鸡企业嗅到了做大产业的新商机。

  “岛外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市场空间,值得花大力气去培养。”海南(潭牛)文昌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潭牛公司)总经理张旭丽说。

  作为海南的四大名菜之首,多年来,文昌鸡是外地游客体验海南美食的首选。这部分群体更容易成为回头客。“有这样的群众基础,我们开拓文昌鸡岛外市场会更顺利,现在公司养殖的文昌鸡80%都销往岛外。”张旭丽说。

  与之对应,庞大的岛内市场同样不容忽视。海南龙泉集团文昌鸡养殖场总经理邢增杨的销售记录本显示,逢年过节都是文昌鸡销售的高峰期,“海南人过生日、宴请都要吃鸡,龙泉集团发展近30年来,出栏的文昌鸡90%都由岛内市场消化”。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海南居民家庭的禽类人均消费量2021年达30.4千克,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多。其中,文昌鸡拿下海南居民禽类消费量第一名。

  针对岛内岛外不同的市场需求,海南文昌鸡企业已经呈现出差异化的竞争格局,如龙泉、传味等企业更专注服务本地市场,以活鸡销售为主;潭牛等企业更注重岛外市场,以文昌鸡预制菜销售为主。

  业内专家认为,这样的竞争格局,为文昌鸡产业夯实岛内市场的发展基础、瞄准国内国际市场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了较好的准备。

文昌鸡国家级保种场的鸡身上都有编码,方便开展保种、育种工作。本报记者 袁琛 摄

  硬招数 不是所有鸡都叫文昌鸡

  抓住种质核“芯”壮大文昌鸡家族,标准化生产让消费者尝到稳定美味

  从鸡笼里抓起一只鸡,陈耀说,他只要看三眼,就能辨认出是否为正宗文昌鸡。

  陈耀在潭牛文昌鸡孵化厂工作了12年。他介绍,正宗文昌鸡应该具备“三小”“两短”的特点,即头小、胫细小、爪小,以及颈短、胫短,这也是文昌鸡公认的身份识别标准。在此基础上,文昌鸡家族还有黄麻羽、隐性白、银颈黑、金颈黑等丰富的品系分类。

  对文昌鸡品种的标准化界定,是为了让消费者能尝到品质如一的鸡肉。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博士赵桂苹看来,要实现文昌鸡良种的标准化生产,获得长远发展,重要的是从种质资源保护入手。

  “文昌鸡年销量能达到上亿只,既证明市场的认可,也从侧面反映出需要更加重视保种育种工作。”她说,“如果种质资源没有保护好,导致市场上文昌鸡的品种错了、乱了,就会失去核心竞争力。”

  为做好文昌鸡的良种生产,海南文昌鸡龙头企业各有“绝招”。

  在潭牛公司运营的文昌鸡国家级保种场生产区,每只鸡的翅膀上都有一个编码,方便工作人员追踪系谱和记录产蛋、体重、饲料配方等相关数据,精细化开展保种、育种工作。

  2012年,该公司培育的潭牛鸡配套系,成为海南首个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国内首个快慢羽自别雌雄的优质肉鸡配套系。目前,文昌鸡国家级保种场的保种群群体有3000多个,家系98个。

  而海南传味文昌鸡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传味公司)自2006年起,就从纯正的榕籽文昌鸡品种取种,经过多年的提纯复壮,目前选育出5个文昌鸡品系。“市场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如果只依托当初的单一品系,企业就无法扩大规模,跟不上时代发展。”该公司董事长林鹏说。

  目前,海南已先后建成国家级、省级文昌鸡保种场和国家级核心育种场,均通过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

  走进标准化的文昌鸡养殖场,是一番更加壮观的景象。

  在位于文昌的传味公司产业园内,技术人员林飞打开手机App页面进行设置,饲料就在机器中搅拌均匀,循着喂食管道自动投入鸡舍。同时,鸡舍内的温度和湿度也可以通过手机设定。在恒温、恒湿条件下生长的文昌鸡,品质也会更加稳定。

  “国内传统人工养鸡效率,平均水平大约是每人饲养3000只鸡,在这套流水线操作下,我们这里每人能养3万只鸡。”林鹏说,在精细化管理之下,产业园每天能出笼约14万只种鸡,而管理团队仅需12个人。

  良种保育、智能养殖、饲料配制、疾病防治……海南文昌鸡企业探索全过程标准化生产,逐步发展出以潭牛文昌鸡、传味文昌鸡、龙泉文昌鸡等企业为龙头的文昌鸡产业集群。

工作人员在包装冷鲜文昌鸡。 本报记者 袁琛 摄

  高目标 为现代产业加点特色味道

  定制化产品更顺应市场需求,企业集群化发展提升文昌鸡综合竞争力

  在海口的一家“网红”椰子鸡餐厅,每逢饭点都座无虚席。将一盘切好的新鲜鸡肉下到椰子水汤锅里,煮上4分钟捞出,鸡肉白中透粉,佐以蘸料,在座食客忍不住大快朵颐。

  不过,他们可能没留意到这份鸡肉里一个隐藏的细节——每一盘鲜鸡肉,大小相似,而且都被切成了12块。“统一采购文昌鸡时,供应商已经帮我们分切好了,到这里只需装盘上桌即可。”该餐厅负责人小胡介绍。

  采购品质稳定的半成品食材,在餐饮行业不是新鲜事。不过对文昌鸡产业来说,提供精细化加工服务,是踏入现代化体系的关键一步。

  “传统农业思路是养什么就卖什么,现代农业思路则是必须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生产。”张旭丽认为,文昌鸡企业也要根据市场需求做出不同的产品,比如调整养殖方式、营养标准和加工方式,“就是为客户‘私人定制’文昌鸡产品”。

  不同餐饮企业,需要的文昌鸡半成品可能不尽相同。比如内地一家连锁餐饮店,其招牌菜凉拌鸡丝,需要供应商直接提供文昌鸡鸡丝。不同地区,对文昌鸡的生长天数还有不同要求,比如广东地区,喜欢养到180天的老鸡,北京、上海等地,则更偏爱110天的嫩鸡……针对客户的不同需求,潭牛公司甚至要单独建立加工流水线,以求在出厂前做好品控。

  在张旭丽看来,这些工作虽然繁琐,但建成加工流水线后,就能实现标准化生产,这也是文昌鸡产业融入农业现代化体系必须经历的过程。

  不过,文昌鸡产业的现代化之路还面临许多挑战。

  最难的是运输问题。屠宰后的冰鲜文昌鸡,必须以最快速度运往岛外市场。但琼州海峡的阻隔,无疑增加了运输成本,让文昌鸡在和内地肉鸡的竞争上不具备价格优势。同时,融资难、人才匮乏也是文昌鸡企业共同的心病。

  “未来怎么发展,还要看政府如何引导。”赵桂苹认为,上述难题是文昌鸡养殖企业的共性问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与企业共同探路。

  这一次,文昌市面向全国征集文昌鸡公用品牌标识的举动,就是政府在提升文昌鸡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上的一次助力。

  此外,经省农业农村厅向国家有关部委申报批准,从2021年至2023年,中央财政每年提供5000万元资金,扶持海南加快构建文昌鸡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打造海南文昌鸡良种生产、供应基地。

  近日,省农业农村厅还出台了《海南省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三年(2022—2024)行动方案》,明确在2022年的试点先行阶段,以文昌鸡为主导产业之一,开展全产业链培育发展试点。为此,海南将建立资金统筹机制,利用中央资金、自贸港母基金,协调推进设立相关产业基金、引导各类社会资金,逐步向产业链聚集。

  如今,文昌鸡产业正向着更高的目标发展。我省有关部门正在加强对文昌鸡产业的全局调控,通过县域协调互补,由市县分散养殖转向集群发展,更加注重企业间的合作共赢,打造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文昌鸡特色产业经济带。

  现在,这条特色产业经济带提供了超过1.6万个工作岗位,并通过“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带动了6000多户农民参与其中。

  随着文昌鸡产业在现代化之路上越走越快,一只鸡带来的幸福感、家乡味,将“飞”入更多人家。

  (本报文城6月28日电)


编辑:陈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