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保亭—正文 分享
保亭: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全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2022年10月14日 10:01  来源:保亭广播电视台
图片来源:保亭广播电视台
图片来源:保亭广播电视台

  近年来,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践行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深入挖掘整理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内涵、塑造城市特色,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动全县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过去农闲时,村民们只是聚在一起闲聊,文化活动较为单调。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村级文化室、篮球场、健身器材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民的文化生活也跟着丰富多彩,百姓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响水镇合口村委会屯亲村小组村民 黄超

  “我们的合口村委会还有织锦合作社,现在我们年龄大了,一放工回来就上去拿织锦出来织,我觉得现在我们村庄改善了好多。”

  现如今,每当农闲时,村民三五成群聚在文化室旁,有的跳广场舞,有的弹琴唱歌,还有的在文化室里看书,群众性文化活动随处可见,文化共享照进了百姓现实生活。

  响水镇合口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袁春竹

  “以前我们村的基础设施也不是很好,村民谈不上有什么文化娱乐活动。那么今天,我们发现好多村民喜欢到我们各个村的文化室去看书,我们村建了一个“合口记忆”微型博物馆,我们的文化建设很有特色,也很丰富。”

  此外,我县还以创新为目标,立足本地资源,融入各乡文化、农耕记忆、非遗展示、红色展览等内容,形成文旅融合的新亮点。记者走进响水镇“合口记忆”村史馆看到,不少群众正参观村史馆里的展品。村民陈晓倩告诉记者,她外出工作已有8年,每当回到村里就感觉村庄在不断地变化,焕发美丽乡村新面貌。

  响水镇合口村委会什栋村小组村民  陈晓倩

  “我们村庄现在变化可大了,以前是没有篮球场的,健身器材是没有的,我们现在村里面还有建文化馆,这文化馆我们现在年轻人回来可以看看这些传统文化记忆,也是特别有意义的。”

  记者  刘亚片

  “村史馆不仅是当地生产力发展、生活习惯演变的记述,更是传播乡风文明的新阵地,是宝贵的乡村文化资源,延续故土乡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据了解,2012年建成的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陈列馆,共展出包括黎锦的实物208件,图片72幅。2013年建成县黎锦技艺传习所、保城镇番道村建成黎族织锦传承村,县新达达黎族织锦编排技艺研究室,被列入“海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保护示范基地”。目前,全县有各类非遗传承人1679名,其中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名,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7名,县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00名。此外,我县还筹建了什玲镇“坚固人家”、响水镇“合口记忆”、新政镇高州记忆村史馆等博物馆分馆,通过挖掘、收集,加强新农村建设中的文物保护,以及“美丽乡村”文化建设。

  县文化馆馆长  黄呈

  “我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当中,已经制定了《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还制定《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承人奖励办法》等等一系列的保护措施,近些年来,我们还在传承的工作当中,举办培训班,还在重大节日,比如“三月三”、“嬉水节”也积极参加展示活动,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让国内外了解到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我县公共文化设施从相对短缺逐步迈入大繁荣大发展时代,文化设施由点到面全面覆盖。在乡(镇)、村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方面,建有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覆盖率达100%。全县60个行政村,全部建有文体活动室,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此外,我县先后建成保亭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保亭保城河沿河绿道景观、保亭保城河西河亲水绿道景观等文化休闲体育场所,打造富有我县特色的体育文化设施,为群众休闲健身提供丰富的选择,全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县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工作人员 王国庆

  “下一步,我们将谋划打造甘工鸟公园、保亭县体育中心等项目,进一步提升我们县的文化服务水平,满足群众的休闲娱乐需求,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记者:刘亚片 吉薇

编辑:陈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