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后”耳闷及时就医 医生:保护听力做“六点”
2023年03月04日 09:50  来源:南海网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3月3日消息(记者 王洪旭 实习生 张子淇)今年3月3日是全国第二十四个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生活中,哪些行为会损害耳朵和听力?该如何保护听力呢?海口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谢伟伟表示,生活中导致听力受损的原因很多,因此想要维持良好的听力,需要细心呵护,做好耳卫生、减少噪音刺激、谨慎用药等六个方面的预防。

  新冠“阳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多 耳闷及时就医

  3日上午,海口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组织医护人员开展义诊活动,为市民提供耳朵疾病咨询和诊疗建议。

  谢伟伟表示,近期因新冠病毒感染以后出现听力下降到门诊就诊的患者比较多见,这些患者中引起听力下降最常见的原因是分泌性中耳炎。一般在感染后的1~3周出现,有的症状持续时间比较长,往往3~4周都没法缓解才到医院就医。

  其中有一位60岁的男性患者,在新冠“阳后”两个月耳朵一直闷堵、听力下降,结合病史和相关检查后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谢伟伟表示,由于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分泌性中耳炎没法预防,这跟个人的体质有关,也是新冠感染导致的并发症之一,如果新冠“阳后”出现耳闷、听力下降及时就医。

  生活中,哪些行为会损害听力?

  谢伟伟表示,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原因都可能导致听力损害,比如头部外伤,鼓膜受伤,会导致听力下降;长时间接触噪音,导致噪音性耳聋;服用耳毒性药物;坐飞机以后导致的航空性中耳炎;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甲状腺疾病引起的并发症和后遗症,都会引起听力损失;还有一种特发性突聋,找不到明确的病因。

  目前,年轻人群中,使用耳机不当造成听力受损的情况比较多见,比如长时间戴耳机或者耳机使用时音量特别大都有可能会出现。另外,一些学生上网课、听音乐,长时间戴耳机,或者有些人习惯戴着耳机睡觉,第二天起来发现听力就会受损。

  因此,要控制耳机的音量和使用时长。一般来说,耳机音量尽量控制在60分贝以下,连续使用的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

  那么,平时洗澡、游泳等耳朵进水会导致中耳炎吗?谢伟伟表示,正常情况下耳朵没有出现鼓膜穿孔等不会导致中耳炎,用棉签把水吸走就好,不要掏太深,以免伤到鼓膜;如果本身耳朵鼓膜有穿孔,本身有中耳炎的话,就不适合去游泳。因为游泳会诱发本来已经处于平缓期的中耳炎出现感染,导致中耳炎急性发作。

  保护听力从预防开始 做好“六点”保护耳朵

  “耳朵是聆听世界的窗口,听力障碍会严重影响社会交往和生活质量。”谢伟伟表示,良好听力的保持需要细心呵护,要维持一个正常水平的听力,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做好预防。

  1.注意耳卫生,正确掏耳

  保持耳部干洁,避免耳道长期潮湿引发霉菌性外耳道炎;不要反复掏耳、不洁采耳,以免破坏正常的外耳道防御屏障;建议如出现堵塞不适就到医院,在医生的帮助下,用专科手法或器械取出。

  2.减少噪声刺激

  由于噪声聋治疗起来难度很大,因此重在预防,如不要长时间戴耳机大声听音乐;远离强声刺激;长期在噪声环境中生活,应佩戴噪声防护耳机。

  3.谨慎用药,防止药物性耳聋

  避免使用耳毒性的药物,有耳聋遗传基因者尤其要注意;不应使用成分不明的滴耳药物,以免对耳部结构和听力功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

  4.突发性耳聋要及时治疗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急症,除听力急性下降外,常常伴有耳鸣、耳闷、眩晕的不适症状,治疗越早听力恢复的可能性就越大。预防突发性耳聋,生活中我们要做到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熬夜、劳累、情绪不稳等,一旦突然出现听力下降或耳鸣应尽快向耳鼻喉科医生求助,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5.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常导致内耳微循环血管的改变,导致耳蜗毛细胞受损,进而出现渐进性或突发性听力损失。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来说,应每日监测血压血糖的动态变化,出现异常波动,及时药物调整,维持在一个稳态水平。

  6.重视新生儿及儿童听力筛查

  对儿童听力及言语的发育观察,是早期发现听力损失的重要手段。任何出生时未通过听力筛查者,均应及时诊断,尽早让患儿接受助听器或人工耳蜗植入干预及听觉言语康复训练。

编辑:叶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