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中科遥感信息产业园一期正在施工中。骆云飞摄
中新网海南新闻3月20日电(记者 王晓斌) 位于三亚市天涯区黑土村的三亚中科遥感信息产业园,以“边策划、边招商、边建设、边出效益”的模式,引进和孵化超300家空天信息领域和其他科技类型的企业,结出“海南一号”4颗光学卫星等成果,空天信息产业生态圈雏形初现。
记者近日在园区探访了解到,产业园一期起步区包括三亚太空科技馆、星宇空间两大项目。设计造型犹如莫比乌斯环的三亚太空科技馆,地下部分已经完成施工;占地面积22.75亩的星宇空间是一期起步区的商业配套,目前也已开工建设。
三亚中科遥感信息产业园毗邻三亚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骆云飞摄
园区招商总监符攀娜介绍,进驻的企业主要包含三个类型,一是卫星研发、卫星测控、卫星运营及卫星数据应用等企业;二是涉及空天一体化的企业,三是空天相关的互联网、科技等企业。
产业园区除了有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的科研力量和三亚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的数据资源等优势,还提供孵化服务,在自贸港系列政策驱动下,园区“4边”发展模式吸引了不少人才和资金。
产业园一期起步区包括三亚太空科技馆、星宇空间两大项目。骆云飞摄
海南微星遥感技术应用服务有限公司(下称“微星公司”)是三亚中科信息遥感产业园的孵化企业,致力于园区的明星项目“海南卫星星座”的建设和运营。2022年2月,“海南卫星星座”首期“海南一号”4颗卫星在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发射入轨,微星公司也开始了遥感卫星数据的产业化应用。
微星公司负责人李腾介绍,目前“海南1号”4星在轨运行已经一年有余,获取的数据已经应用到环保、海洋、林业等领域。“从应用的角度来说,‘海南1号’实际各项指标上高于设计的指标”。
三亚中科遥感信息产业园中的三亚太空科技馆正在进行地面部分的施工。骆云飞摄
人们印象中,火箭、卫星等空天产业技术门槛高、投入成本大,是有实力的大国不计成本的烧钱项目,为什么如今卫星会成为能挣钱的商业产业?
以下一代6G通信网络为目标,一些商业公司正大量布局低轨卫星。李腾说,光学遥感卫星也有大商机。“卫星产生的数据就像面粉,如果只拿来蒸馒头很难挣钱。但在设计卫星的时候就考虑到它既成为馒头也能包饺子烤披萨做蛋糕,那就会产生更大的效益。”李腾说,“海南1号”每天接收的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报文数量约有120万条,一年的数据形成了庞大的全球海上航运数据库,我们籍此分析全球航运的主要情况,各个航道的忙时闲时等经济信息。
图为三亚中科遥感信息产业园展示中心。骆云飞摄
李腾透露,今年将启动“海南卫星星座”的二期项目,二期卫星初步估算将于2024年的下半年,采取自购火箭的形式,在文昌的商业火箭发射场发射。
“相较于6年前我来的时候,现在空天信息行业的伙伴们在三亚碰面的人越来越多。”李腾认为,海南文昌在建中国第一个商业火箭发射场,再加上三亚中科遥感信息产业园在规划建设卫星工厂,“将来我们的卫星制造、总装、测试、发射、测控都在海南岛上,这对于我们卫星应用方来说,是非常方便的一件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