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定安—正文 分享
打造品牌、强化特色 定安:真抓实干促精致蝶变
2023年04月13日 17:22  来源:海南日报客户端
定安龙州河新竹三滩段。程守满 摄
定安龙州河新竹三滩段。程守满 摄

  据海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豌 特约记者 孙国富

  春风送暖来,大地千般芳。又是一年春景,又见定安新貌。

  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

  5年来,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的战场,也是定安精致蝶变的征程。期间,定安牢记殷殷嘱托,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扣“省会后花园”和“海口都市圈卫星城”定位,以党建为引领,以人心思变、人心思进的全新面貌,真抓实干将发展蓝图“精致”落地,全面推进“7+2”重点区域和关注方向发展,实现全年GDP连续4年突破百亿元大关,全力推动高质量融入海口经济圈,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贡献定安力量。

定安县龙门镇和梅村水塔咖啡屋。 (海南袁野联合设计顾问有限公司供图)

  更奋进 创新基层党建举措,凝聚团结实干力量

  2023年开年,一间“三问”工作室落地定安县定城镇水冲坡村。这是定安县为了增强党的最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助推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提高治理水平所推出的又一项基层党建创新举措。

  “三问”为何?是“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成立的“三问”工作室以县镇两级的“两代表一委员”为主体,通过在村里设立上访窗口,第一时间掌握社情民意,发现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切实履行“民声直通车”的职责。

  “村民种植、工作、生活难题,企业经营问题,大事小情都可以来找我们。为村民跳广场舞购买音响、服装,在各部门的帮助下解决企业用电难题……三个月来,明显感觉村干部面貌,村委会和村民的心更近了。”水冲坡村党支部书记朱倩感慨道。

定安县黄竹镇大统村火龙果种植基地夜景。程守满 摄

  以打造定安县党建示范点为抓手,水冲坡村在这个春天迎来全新面貌——在村中举行首届海南乡村艺术季暨定城镇消费助农活动,书画摄影展、消费助农集市、文艺晚会及篝火晚会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文化艺术氛围再升级;引进那年·那故事936咖啡,在村中开办咖啡屋,与村级企业海南椰香百年食品有限公司所生产的海南点心形成互动;利用村中鱼塘资源发展垂钓旅游,各项创新举措正在一一推进。

  “精致发展”在于深入神经末梢。5年来,定安立足当地资源,聚焦特色产业,以农村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为切入口,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持组织振兴为引领、生态振兴为牵引,通过建强一支队伍,激发乡村振兴组织动能;理顺一个机制,构筑农村“大党建”新格局;搭建一个平台,打通工作落实“最后一公里”,一体推进五个振兴,以更高质量的党建推动更高质量的发展。

  同时,审议通过《中共定安县委关于实施“五基三化双争四工程”推动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固本强基、治理强效、破题创新、品牌创建四项工程为路径,实现大抓基层党建与建设“双一流”干部队伍的同频共振,为定安高质量融入海口经济圈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作风保证、能力保证。

  在干部培养方面,建立起常态化“岗位大练兵”机制,推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事后总结制和要事专报制等“四项基本办事制度”;以项目推进为抓手,在一线实践中培养一批“争一流”“创一流”的干部队伍;坚持竞争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为干部们提供更多发展空间和展示平台;依托母瑞山红色教育资源,不断探索创新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模式,通过全方位加强党的领导,不断提升团结实干的能力和质量,以人心思变、人心思进的全新精神面貌,推动定安全方位进入跨越式发展黄金时期。

俯瞰定安塔岭工业园区。 张博 摄

  更畅通:交通发展实现互联互通

  如何为百姓谋幸福,推动家家户户走向致富?

  建设交通。

  如何建设海口都市圈卫星城,更高质量融入海口经济圈,以更好发挥定安区位优势?

  还是建设交通。

  近日,走进海口羊山大道至定安母瑞山公路TJLM02标段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热火朝天地忙碌着。“目前项目龙门段已全面进入施工阶段,施工总长度为4.7公里,其中1.4公里的新建路段已经全线拉通。”海口羊山大道至定安母瑞山公路TJLM02标段总工程师李晓鹏介绍。

  从用28天高效完成海口羊山大道至定安母瑞山公路(定安段)项目3180亩征地任务,以定安征地“加速度”助力项目顺利开工,到现在全力推动道路正式施工建设,定安越来越明白,更快畅通道路,就能实现更快发展。

定海大桥。 张博 摄

  而在文临高速定安段上,车辆往来穿梭。依托这条道路,从定安到文昌只需40分钟,到临高只需50分钟。两条路一横一纵,贯穿定安全境,打通定安“中轴”,串联“三区”,促进县域南北资源要素高效流动,有机串联全县10个乡镇、4个景区,13个椰级乡村旅游点,同时形成深度融入琼北地区的交通网络。

  “精致发展”在于互联互通。5年来,定安坚持“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积极推动交通便利化,主动推进或配合多个道路建设项目,实现与海口及周边市县互联互通,以交通便利更高质量融入海口经济圈。

  加快推动G98仙沟互通立交改造工程建设,缓解仙沟地区交通拥堵问题,以交通保障激发旅游活力,全力优化旅游景区等级公路结构,5年来,定安全县2A级以上景区全部实现通三级及以上公路。

  县内交通同样正在发展。目前,全县935个自然村100%通硬化路,108个行政村实现100%通客车,实现城乡交通无缝衔接,这是村民的幸福路;在塔岭工业园区和新竹绿色建筑产业基地,一条条为企业运输材料新修的道路,这是企业的发展路;南丽湖湖心公路、青山至赤土公路、春内至龙梅公路等3条农村路连续三年分别获得海南省“十大美丽农村路”称号,推出定城至南丽湖文笔峰片区旅游班线,串联县衙博物馆、海南热带飞禽世界、文笔峰盘古文化旅游区、香草田园共享农庄等4个景点景区,这是游客的舒心路……随着定安县逐渐构建起“快进慢游”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县的“通畅路”正在向“美丽路”“产业路”转变。

定安组织各单位党员干部到母瑞山革命根据地培训学习。程守满 摄

  更优化 营商环境提升 产业不断升级

  4月7日,定安县塔岭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塔岭园区)果多食品科技(海南)有限公司内,生产线正在忙碌生产多种椰乳产品,如今这里的椰乳产品覆盖华中、华南、华东三大区,首批货柜已经抵达台湾,正在着手打通欧美、马来西亚等世界市场,仅今年2、3月份产值便达约2500万元。

  如果问该公司副总经理李忠育,5年间企业发展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李忠育的回答是:于内部,是产品和生产线不断升级换代,是企业生产管理更加现代化,是愈加广阔的市场空间。于外部,是园区基础建设更加完善,是“邻居”越来越多,其中不乏全国知名企业,产业聚集更加明显。

  蜜雪冰城、煌上煌、达川食品……一个个知名项目纷纷落地,为定安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从野蛮生长到被列入市县级园区,再到如今全力推进升级省级重点园区,5年来,定安以产业聚集、集群发展为导向,在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提高配套服务能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等方面持续发力,推进高端食品加工和绿色建材两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尽快成型,大力提升塔岭工业园区发展能级,在塔岭园区建园30周年之际,逐步形成以塔岭工业园区为核心,新竹绿色建筑产业基地为补充的“一园两区”空间发展格局,产业体系发展更加现代化。

  同时,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突出抓好制度集成创新,打磨塑造优化营商环境标志性成果,完善“1+N”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体系;建立企业首席服务专员制度。深化“放管服”改革,首创“踏勘前置”政务服务机制,率先推行乡镇“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推出政务服务“零跑动”可办事项1475项、“一件事一次办”服务事项75个,创新实现省内首例“工程规划施工双证齐发”。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一业一证”改革成功落地实施,推出企业开办“一窗通、零成本”服务。与海口市美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签订合作协议,首批32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实现跨区域通办。成立定安塔岭园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管委会+平台公司”管理体制机制逐步健全;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方式,推出全省首家县级“金融超市”线上平台,实现金融供给与融资需求“无缝对接”;成功入选省级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出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奖励政策,今年首次采用知识产权质押方式,解决企业融资难题,为经营主体引入金融活水。

  “精致发展”在于服务和产业“双升级”。在定安县科工信局局长薛冬眼中,营商环境优化助推更多优质企业落地定安,企业的需求和变化又倒逼定安县不断提升服务的针对性和创造力,以更精致的服务为企业吃下发展“定心丸”。

  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定安拥有省级专精特新企业7家,仅2022年便新增4家;高新技术企业16家,比2018年增加13家;全县规上工业企业32家,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翻番,从2018年的15.01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36.3亿元;全县工业增加值从2018年的6.38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9.23亿元。

  更特色 乡村振兴打造提升品牌意识

  春日融融,走进定安县龙门镇大山村,主干道旁一座水塔下,十几平方米的闲置空间被打造成一间复古咖啡屋,绿树掩映中,巧妙地和乡野环境相融合,并无违和感。

  咖啡屋外,约8亩的橡胶林下,是一块搭建有深棕色古风廊道的咖啡营地。林下慢饮、乡村市集、琼剧戏台、围炉煮茶……多样娱乐休闲方式吸引许多游客前来游玩。

  从“脏乱差”的空壳村到全县首个四椰级乡村旅游点,5年间,大山村的惊艳蜕变,正是定安县推动乡村振兴特色发展的一个标志性缩影。

  5年来,面对无山无海、青年大量流失的资源和人才劣势,在县、镇支持下,大山村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头搬石头、清垃圾,带动全村村民积极参与改造行动,发展石刻文化、墙绘文化,还抓住把水塔闲置空间改造成咖啡屋的契机,在村内打造咖啡营地、推广种植咖啡、举办咖啡文化周,全力打造咖啡文化。

  一杯咖啡撬动的不仅仅是大山村一村之振兴,更是龙门镇全镇之振兴。随着第二家水塔咖啡落地龙门镇和梅村,一杯水塔咖啡的创想正在全镇铺展开来,成为龙门镇着力推动乡村振兴的一条特色脉络。“今年我们还计划在全镇不同乡村继续再推出两到三家风格不同的水塔咖啡屋,让龙门镇成为‘咖啡小镇’!”定安县龙门镇党委书记苏汝成说。

  定城镇依托仙沟牛肉知名度,联动本镇万亩潭黎圣女果、仙屯鸭、定安粽子等特色农产品,打造仙沟牛肉一条街、仙屯鸭美食一条街、潭黎圣女果采摘节,做强“仙沟美食小镇”;黄竹镇积极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优势区,吸引各地客商前来该镇租地种植市场“钱景”看好的名特优水果,“果园小镇”之下,“白塘莲雾村”“周公柠檬村”“大统荔枝村”等一个个水果之村正在茁壮成长;岭口镇依托爱情树和王子、定安娘子定情于此的历史故事,打造“爱情小镇”……

  “精致发展”在于特色鲜明。5年来,定安各镇以品牌意识,充分挖掘特色资源,以全镇为规划单位,统筹乡村发展,以集聚增强特色、扩大影响,在定安地图上缀下一颗颗携手共进的乡村振兴闪耀之星。据统计,2018年定安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45元,2022年增至18274元。

 

 

 定安县城区一景。张博 摄

  更全面 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成果频出

  2023年的春天,定安旅文发展喜讯不断。

  以南丽湖为依托的“体育+旅游”实现了新突破。在成功举办2019年海南省国际旅游岛欢乐节环南丽湖公路自行车赛、2020南丽湖热气球体验、2020南丽湖皮划艇赛、2020环南丽湖自行车赛等多项体育活动的基础上,4月2日,2023年第23届全国公开水域游泳锦标赛在定安县鸣枪开赛。来自全国12个省份25支代表队的340余名运动员齐聚南丽湖醉花岛,展开激烈角逐。这是国家体育总局在疫情后恢复办赛以来,首次将全国公开水域游泳锦标赛落户海南,也是中国公开水域游泳最高级别赛事。

  3月10日,国家水上(海上)国民休闲运动中心工作会议在定安县召开。根据协议,合作各方将积极利用南丽湖片区独特的生态本底、自然水域资源和战略新兴产业集聚及设施配套优势,推进“国家水上国民休闲运动中心”建设,形成水上运动产业集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全国示范区,打造水上运动名县。

  乡村旅游创出新意——圣女果采摘节、桑葚采摘节、咖啡文化周、香草研学……一个个农文旅融合的主题策划活动,邀请八方朋友前来休闲做客,体验多彩多样的田园风情,进一步擦亮定安乡村旅游品牌。今年3月,定安迎来首个高椰级乡村旅游点——定安县龙门镇大山村乡村旅游点被评为海南省四椰级乡村旅游点。

  一个季度的丰收,来自于背后多年的辛勤耕耘。5年来,定安坚持做精做深全域旅游“大文章”,整合串联“一城两山一湖一泉”特色核心资源,健全完善旅游产品供给体系,丰富故城文化、红色文化、美食文化、非遗文化等内涵,启动省级体育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组建百里百村旅游投资公司,开通运营全域旅游直通车,3家水塔咖啡建成亮相,提质改造一批重点商圈街区,推动仙沟美食城等项目加快建成运营,引进固化一批品牌文化体育赛事活动,巩固定安县作为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成果,坚持围绕打造海南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以“美景+美食+文化+赛事”构建“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

  “精致发展”在于全面提升。据悉,截至目前,定安县拥有椰级乡村旅游点13个,省级“金宿”“银宿”“铜宿”4家,2019年,定安县龙湖镇高林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是我省首批入选的八个乡村之一;成功创建2个国家2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从2010年开始连续13年举办端午美食文化节,已经成为全省知名美食文化品牌。

  更美好 六水共治推动水美村美

  春日稻绿,白沙翠堤。3月23日,2023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春游下田趣活动在定安县定城镇白沙村举行。田趣稻田艺术派对、小禾苗下田趣插秧体验、溪畔田间的美术课……活动现场,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从前,这里是废弃的河岸、荒草丛生的河道,如今,白沙村修复的河岸被划分成一块块整齐的稻田,用不规则石头重新铺设的步道自然融入乡村环境,水清岸绿,漫步其间,充满田园风情。

  依托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项目,定安县选取潭榄溪及其支流白沙溪、龙州河及其支流卜南河共4条河流进行综合整治,通过综合采用水系连通、河道清障等水利措施和防污控污、景观人文等非水利措施,提高农村河道防洪排涝能力,提升河湖水环境质量,恢复河流生态健康,治理总河长为27.8公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水美了,村也美了,定安县内许多乡村正因为这一项目建设,既获得了生态效益,也变成了适宜市民游玩的自然景点,新的乡村旅游点正在一一生长。

  晚风习习,定安县定城镇潭榄桥下的公园步道上,常有来此运动休闲的市民。如今,已很难回忆起曾经河有污水、大雨遇洪的过去。经过综合治理,潭榄溪(拦河闸—见龙大道段)原本老旧的粗水管排涝涵经过延长和增加拍门等改造工程,能够更好地防止倒灌和水流冲刷破坏坡面。同时建设污水一体化设备,雨污可经三级处理,既大幅降低潭榄溪污染的可能性,也强化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5年来,定安县突出抓好厂网河一体化、城乡供排一体化、再生水利用、流域综合治理等重点任务,以项目为抓手,大力推进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项目、定城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定安县城乡供水一体化PPP项目、定安县五镇(雷鸣、岭口、富文、龙河、新竹)污水处理及配套管网项目EPC+O项目、农村污水设施项目强化等多个项目,不断强化“治污”和“供水”力度,争创定安“六水共治”示范样本,真正实现以水为美、以水为媒。

  “精致发展”在于更加美丽。据统计,5年来,定安县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605万吨/日;2022年,全县城市供水普及率99%,供水水质综合合格率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2%。

  更幸福 社会民生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这5年,是定安县定城镇秀龙坑村村民王少花人生翻转的5年。5年前,她还是一名在家带娃、没有收入的农村妇女,5年后,通过“定安护工”这一本地特色劳务品牌的专业培训,王少花掌握了母婴护理、催乳、产后康复等多项技能,成为一名“金牌月嫂”,每月收入可达约15000元,也借此实现了在海口买房的梦想。“现在预约我得提前半年!”妆容精致的王少花语气中带着骄傲。

  近年来,像王少花这样月入过万的村民在定安县并不少见,定安县龙河镇岭寨村甚至成为“护工村”,该村家政服务从业人员达29人,人均年收入达23000余元。

  2018年以来,定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结合市场需求以及本县特色粽子产业,着力打造“定安护工”“定安粽娘”等特色劳务品牌,保障农村人口就业。据统计,近年来,定安县积极开办各类粽子培训班,累计培训620人次并为595人颁发结业证书,2018年至今已累计开展家政护工类培训65场,累计5266人通过系统专业的能力考核并获得相应资格证书,累计培养家政服务行业初级工1645名,中级工67名,高级工36名……依托定安县多种劳务品牌,越来越多的定安人找到新的职业方向,用双手创造了新的幸福生活。

  建设公共就业服务平台,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扩岗补助等政策;坚持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导向,积极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截至2022年,改造完工小区22个,惠及居民1192户;截至今年4月,共开工建设3个安居房项目,全部建成后可提供2000余套安居房,并已面向基层教师及医务人员开展首批配售;聚焦城市管理精细化、数字化、长效化,实施城区环卫一体化外包服务、路灯智能化改造提升等一批市政项目;新建、改扩建投入使用公办幼儿园14所,新增省一级甲等学校1所、省一级幼儿园1所、省级规范学校1所,增设基础教育学位1726个,招引教师683名,引进上海交通大学托管帮扶定安中学;海南省人民医院正式托管定安县人民医院,定安县中医院通过“二甲”复审,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7+3”项目全面完工,基层医疗机构完成标准化建设;2022年获评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同年,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下降40%,刑事案件立案数下降15.57%,达到建省以来最低水平……

  “精致发展”在于细腻严密。5年来,定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织密民生保障网络,补齐社会事业短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社会民生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福祉持续增进,提档升级城市基础设施和配套公共服务,全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定安,推动定安真正成为百姓安定之城。

编辑:叶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