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记者曹马志
在游客的印象里,海南的海岸沙细浪白,而儋州峨蔓湾打破了大家的认知。你会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美,红色的悬崖和清澈的海水形成了独特的“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自然景观。
除了独特秀美的海景风光,儋州峨蔓湾还有哪些独特之处值得解锁?
土特产:海盐是如何炼成的
百万年前,儋州峨蔓湾发生了一次火山喷发,岩浆奔流入海,水火交融,形成了今天独特的火山海岸。绵亘的海岸遍布着黑色的玄武岩,在海水的冲刷腐蚀下形成了奇形怪状的巨石,千姿百态、妙趣横生。
靠海吃海,先人们营建盐田。看着壮观的盐田,我们不禁好奇心涌动,来自火山海岸的“土特产”海盐,是如何形成的?
“年年春夏潮盈浦,潮退刮泥成岛屿。风干日曝咸味加,始灌潮波塯成卤。”宋代词人柳永在《煮海歌》中,讲述了古人海盐制作技艺,和如今峨蔓古盐田的技艺一脉相传。
盐丁村村民李如方从小跟着家人学习制盐,早已谙熟于心:涨潮时的海水淹没蓄海水池,退潮后将海水淹浸过的泥沙翻耙暴晒两三天,泥沙干后再铺垫干茅草,将之夯填入过滤池。随后把蓄海水池中的水倒入过滤池,海水慢慢渗漏到盐泥池底后,透过石缝流入旁边的盐卤水池。
等天气晴好时,待池中盐卤水积蓄到一定数量并沉淀澄清后,直接浇灌到石槽里,经过大半天的暴晒,下午即可结晶成盐。1000多年来,古盐田传统的原始制盐工艺技术一直被保存、流传,直到现在,这里依然沿袭着原始的日晒制盐工序生产海盐。
落脚民宿: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最美是家乡,相思如眷恋。李如方当了4年兵,9年前退伍回来后,他成了村里头一个吃螃蟹的人,率先开起了古盐田驿站民宿。那时,来村里的游客一只手都能数过来,不过早期来的多是摄影师、摩托客、探险家等,他们被火山海岸的美所折服,自发为火山海岸之美“代言”,让这里逐渐“出圈”。
走进古盐田驿站,最醒目的是一片紫红色花的海洋。我们和李如方聊起此事,他颇为兴奋。原来,这是他刚开民宿时,在院里栽种的一株三角梅,却不承想它从小个子逐渐长成七八米高,枝繁叶茂,颇有独树成林之势,花海面积有100多平方米。花海下面放几张桌子,吃饭、喝茶、闲聊,自有一份惬意。
在这家民宿,海的元素无处不在,有很多老船木做成的家具,民宿外立面上装饰的片片贝壳,面朝大海的海景房,让人胃口大开的各式海鲜美食……古盐田驿站是一栋6层民宿,有双标14间、单间14间,都能看海,来到楼顶露台,视野更加开阔,可谓是名副其实的“观海楼”。
破局:环岛旅游公路或让体验升级
风景无限好,蜀道却难走,如何让更多的人共享这片美丽的火山海岸?
正在建设的海南环岛旅游公路,在儋州段有118公里长,穿过整个火山海岸,打通交通堵点,将一个个分散的景点串起来。预计6月底主要路段可实现通车,年底全线通车,届时,人们可以更加快捷抵达,打卡火山海岸。
除此之外,还会建设火山海岸驿站。项目总投资约7亿元,占地约130亩,正在加快建设。主要以火山为主题,聚焦独具特色的火山地质、地貌,以驿站为中轴、热带植物艺术公园和海岸地质公园为两翼,在充分利用周边自然景观资源的基础上,积极运用沉浸式体验技术,打造集火山主题特色、文化内涵体验、生态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独具特色的火山旅游度假区,可以满足自驾游、家庭游、亲子游等不同旅游人群“快进慢游”的出行需求。
共享美丽海岸,以点带面串成线。儋州市和驿站建设方还将深化商业策划,积极谋划“在途旅游”,打造驿站综合服务、商业体验、酒店住宿三大核心板块,集“文化体验、地方文化传承、研学交流、文化创意、游客集散”五大功能于一体,并通过旅游公路串联周边红树石趣、龙门激浪、情人湾等多个景点,形成精品特色旅游线路。
接续奋斗,让这片海,更开放,亦更美丽。这片海的故事,是独家的,也将是更动听的,期待更多人可以和这片海美好相遇。
原标题:
解锁峨蔓湾“土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