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端午,一岁一安康。每到端午时节,文昌的大街小巷粽香弥漫。文昌的传统粽子因选材新鲜,不添加防腐剂,纯手工制作而深受消费者喜爱,也带动了许多人从事粽子产业,带动乡村振兴。
日前,记者来到文昌市东郊镇一家食品加工店,看到店内一派繁忙景象,拥有30年从业经验的符玉芳正和几名工人忙着赶端午节的订单。双手上下翻飞,麻利地将粽叶卷成了漏斗状,再将提前泡好的糯米、腌制过的五花肉和咸蛋黄等食材充实压紧,一捏、一捆,仅十几秒,符玉芳便完成了一个粽子的制作。以这样的速度,符玉芳和工人们加班加点,平均每天可以制作近3000个手工粽子。
文昌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符钰超:“到现在已经接了多少单子了?”
文昌市东郊镇东郊村委会新村场村民符玉芳:“已经接了有六、七千个粽子。”
文昌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符钰超:“一天包多少个粽子?”
文昌市东郊镇东郊村委会新村场村民符玉芳:“我自己一天包将近1800个粽子,如果2个人就可以包将近3000个。”
刚出锅的粽子散发着淡淡的粽叶香气,清香诱人,美味可口。记者了解到,符玉芳店里的粽子是文昌传统的咸蛋黄猪肉馅粽子,食材主要选用的是本地的糯米、咸鸭蛋黄,还有用特殊配料腌制过的猪肉。因为材料足、口味好,深受消费者青睐。
文昌市东郊镇居民邢增汉:“这个粽子非常不错,十几年了,我一直都在这里买,我还介绍了很多朋友和亲戚来这里买。”
如今,通过食客们的口口相传,符玉芳的粽子逐步打开了市场,接到许多大单子,除了端午节,平时也不愁客源。符玉芳告诉记者,小粽子连着她的大幸福,接下来,她准备升级自家的加工店,给自己的粽子注册品牌,在提升生产能力的同时,探索线上销售渠道,让更多人吃到文昌传统粽子,也让自己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除了东郊镇,文昌其他乡镇也有不少粽子加工作坊,通过粽子加工产业的带动,不仅释放出乡村振兴的动能,还让村里的闲散劳力通过小小的粽子实现了稳定增收。(记者:符钰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