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南日报客户端 记者张惠宁 通讯员王一博
咚咚锵,咚咚锵……6月22日,和乐镇港北小海平静的海平面响起了震天的擂鼓,一场速度与激情并存的龙舟赛正在进行,这是和乐镇首届江湖龙舟节暨码头音乐节,吸引了四面八方赶来的村民、游客。龙舟赛给观众带来一场视觉盛宴的同时,也秀出了小海生态之美,映照出小海综合治理的显著成效,映照出“六水共治”的良好示范,映照出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
江湖龙舟节举办所在地港北小海,小海作为中国最大的潟湖,是万宁市最主要的水体,承载着泄洪纳潮、水产养殖、生物多样性和文化景观等多种功能。但近30年来,由于围海造田、养殖业无序发展、污水直排等因素,小海面积变小、水量变少、水质变差。面对小海严峻的生态问题,“万宁治水必先治小海”已经成为万宁治水工作的共识。
“六水共治”开展以来,万宁小海整治步伐加快,“改善小海水质,将小海打造成全省‘六水共治’的样板田。”是万宁自我提出的目标,为了达到目标,先后开展了上游水源地保护、沿河清淤疏浚、面源污染治理、入河排污口整治等小海综合治理举措,开出纳潮活海、治污净海、生态蓝海、智慧管海和惠民用海五大“处方”,奋力打赢小海“保卫战”,促进渔民转产转业,推动现代化工厂养殖,尝试新业态打造集休闲度假、水上运动、节庆赛事、海上垂钓等为一体的特色旅游产品。
“六水共治”专项监督开展以来,万宁市纪委监委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紧盯“六水共治”重点工作——小海综合治理,采取列席会议、谈话了解、实地明察暗访等方式对小海治理情况开展监督,结合治理工作时间表和任务图,对治水办、小海办和相关单位工作人员履职尽责、经费使用、工作成效等开展跟踪监督,督促相关单位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狠抓工作作风,实行挂图作战,责任落实到人,明确时间节点、任务目标,建立例会制度,定期协调处理难点阻点,确保退塘退排工作稳扎稳打推进,监督助力小海水复清、岸复绿、景复美。
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为万宁小海尝试多种新业态提供了可能。张惠宁 摄
“目前专项资金下达了多少?实际使用了多少?项目进度完成了多少?”2023年2月,“六水共治”专项监督检查组对纳潮活海工程中的港北口门拓宽项目实地监督时询问项目相关负责人,发现该项目进度偏慢、专项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提出倒排工期、加快资金拨付进度等整改建议,并将该问题纳入“1+9”监督平台跟踪督办,截至目前,口门拓宽项目形象进度完成80%,预计2023年7月将完成全部主体工程。
监督推动小海治理是“六水共治”专项监督中的一个缩影,市纪委监委制定《万宁市“清廉治六水”重点监督对象清单》,以每周一督的频率,深入治水各单位、项目建设现场开展监督检查,摸清风险隐患,反馈整改意见,强化整改督查。围绕涉水工程项目建设实际情况,制发《万宁市“清廉治六水”监督任务清单》,将万宁市51个涉水在建项目纳入监督清单,并按照项目在建变动情况及时动态调整清单内容。2022年以来,通过监督发现和反馈问题27个,制发监督工作提醒函3份,立行立改通知书1份,提出整改措施27项,整改问题18个,处置线索3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