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水光照充足,拥有30多万亩农田,有着40多年的南繁农业历史,在南繁“一体两翼”协同发展战略下,陵水大力布局南繁产业,打造“中国南繁村”,擦亮“育种陵水”品牌。
南香黑糯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历经5年的细细考量,6代的连续选育,7地的鉴定分析,在材料繁植、选优中经历了海风吹打、台风洗礼和气候的落差,最终通过科学手段控制,经过上万份材料优中选优,获得了黑香糯“南香黑糯”新品种,这是南繁成果又一力作。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海南分子育种基地高级工程师刘华招介绍,“在种植水稻过程中,主要是种一些高效的、米质好的,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近年来,陵水坚持以“链式生长”转型升级的思路,通过在纵向打造“育种、选种、种植、加工、贸易、物流”的价值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在今年4月,陵水与大学院校、合作企业等单位共建的陵水南繁产业发展研究院也正式揭牌。
“我们依托陵水安马洋基地成立南繁‘候鸟’人才工作站,积极推动海南陵水广陵南繁科研育种专家服务基地获评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通过这两个平台,集聚人才资源,充分发挥高端智库作用。”县组织部副部长、人才发展局局长胡蝶说。
陵水以打造“育种陵水”品牌为目标,高质量打造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信息化的南繁基地,创新开展“菜单式、订单式、保姆式”一站式南繁服务,积极探索创新“代繁代育”等商业模式。此外,陵水建立南繁用工服务机制,发动当地群众积极参与南繁建设,每年增加南繁就业约1350人;推进“5G+南繁科研育种”智慧化云服务,利用数字化农田、远程育种,全方位多角度服务好建设好南繁科研育种基地。
县组织部副部长、人才发展局局长胡蝶表示,“陵水将继续积极引导‘候鸟’人才工作站和专家服务基地建立密切联系,与专家开展长期合作,邀请农业技术专家共商南繁产业发展,并充分发挥‘候鸟’人才工作站和服务基地,充分吸引人才,承载服务活动,助力南繁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平台支撑作用。”
来源:陵水融媒体中心
记者:罗明钊 翁艺恒 杨林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