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分享
万宁石梅村组建民间救援队 2个月救起18名溺水者
2023年07月13日 09:17 来源:万宁发布厅

  傍晚的石梅湾,太阳不晒,水温刚好。游人们聚集在海滩,挖沙、游泳、冲浪,享受夏日清凉,很少有人发现,此时正有“两双眼睛”紧紧地盯着他们:“一双眼”来自海里,狡猾的离岸流蛰伏海平面,随时准备将大意的人们拖入深海;“另一双眼”来自海岸,身穿救生服的救援人员在岸边观察着每一位戏水者,见状不妙,马上出击。

  今年4月,万宁石梅村村民自发组建一支应急救援队,承担起石梅湾海域安全巡查和抢险救援的任务,两个多月的时间里,队员们已经救起18名溺水者,成为填补官方救援薄弱、守护游客“玩水安全”的重要民间力量。

  村民自发组建救援队 两个月救起18名溺水者

  11日下午,日头正盛,万宁石梅湾观海亭海边,王承亮带着四名队员穿上救生衣带上扩音器,准备开始巡逻,“你俩去北边,你俩去南边,有情况及时沟通。”简单布置任务后,队员们各就各位。王承亮则来到一片石滩旁,用扩音器提醒海里的游人此处有离岸流,让他们到岸边玩。看着海里人纷纷上岸,王承亮才找到一片树荫下坐下,继续观察海面情况。

  这是一支由石梅村村民自发组成的应急救援队,主要任务是对海域溺水险情进行救援。

  这支救援队自今年4月中旬正式成立,作为组织者,王承亮自然成为队长,他告诉记者,队员们都是本村村民,平时在海边经营一些海上娱乐项目,因为海边经常发生游客溺水的情况,村民们就自发组建了这样一支队伍,义务保障游客游玩安全。目前,石梅应急救援队已经从最初的18人发展成为34人,大家以小组的形式,分布在石梅湾海域不同的点位。

  据了解,石梅湾海域复杂,暗流较多,因此时常发生游客溺水的情况,王承亮驻守的点位更是溺水高发期,“端午节当天就有3名游客在这里溺水,都是站在礁石上拍照,被海浪卷进海里的。”他介绍。

  几个月的磨合,让队伍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巡查救援方案。游客较少的时段,队员们主要以岸上巡查提醒为主,到了傍晚游客较多的时段,队员们会全员出动,安排海上摩托艇出海,有时还会出动无人机,形成“海陆空”全方位立体巡查。每位巡查人员都配有对讲机,一旦发现险情,可以立即请求附近队员支援。

  凭借默契的配合,近2个月来,队员们已先后在石梅湾海域救起18名溺水人员。“石梅应急救援队正在逐渐成为人员分工明确、专业素质过硬、救援经验丰富的救援队伍,有力保障了辖区水域内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万宁礼纪镇相关负责人这样评价。

  为陌生人“拼命”:救援过程充满惊险

  7月5日中午,救援队队员陈存聪坐在岸边用无人机对海面巡查,刚飞出没多久,就看到礁石边有一男子在水中挣扎,“不好了,有人落水!”他赶紧通过对讲机寻求支援。

  随即,其他队员马上相应,部署开展救援行动,队员们将摩托艇停在距离落水人员3米远的地方,扔出救生圈,首先保证人员安全,随后摩托艇逐渐靠近落水者,另一名队员将落水者营救上艇,平安送至岸边。

  上岸后,救援人员将拍摄的照片和视频发到微信群中,引起一阵欢呼,无论是否参与救援,每次救援成功,自豪感都在每个人身上蔓延。

  队员们虽然都擅长水性,但没有一个人敢确保救援的百分之百成功,甚至自身的安危都不敢保证。用他们的话说,这是在为陌生人“拼命”。

  端午节前,救援队员陈循爵在巡逻时在礁石边发现一男子溺水,等不及其他人支援,他直接跳入水中,无奈离岸流太强,不一会,他就和落水者一同被卷入海里,更糟糕的是,由于两人所处位置礁石遍布,摩托艇无法靠近施救。

  “当时体力已经所剩无几,落水者还一直拖着我向下扎,这种情况肯定上不去岸了。”生死之间,陈循爵灵光一闪,不再往岸边挣扎,而是顺着暗流向海里游去,直到脱离礁石区,摩托艇上的队员马上上前接应,最终成功完成营救。事后再次回忆此次救援,陈循爵仍有后怕,“当时真的以为回不来了。”

  救援的成功固然高兴,但是被救者上岸后的反应,往往让救援人员的心情还是如坐过山车一般,有人上岸后直接打开手机要给救援人员转钱,遭到婉拒后仍然念念不忘,有的人则在被救后直接转身离去,甚至责怪救援人员“多管闲事”,从跌宕起伏到逐渐看淡,队员们慢慢地也不再纠结于此,“能够出一份力,保护一方平安,让大家能够安全的游玩,也就值得了。”队员们说。

  防溺水重镇:“宣传+排查+巡查” 筑牢“防溺水”安全网

  与石梅湾相连的南燕湾,也有一支应急救援队,名为中暄应急救援队,相比于石梅救援队,这支队伍更显官方,更加专业化。

  据了解,该队伍成立于2018年,于北京注册,目前已在全国设立15个分部,南燕湾是最近设立的一支,共有4人。除了履行日常巡逻和海上救援任务外,该救援队还负责南燕湾海域垃圾清理、森林防火、海洋生物救援等工作。为了支撑救援队日常运营,当地政府允许救援队在辖区内从事一些盈利性活动。

  “两支救援队的设立,大大缓解了我们人员不足、救援滞后的问题,是提升海岸救援能力的重要民间力量。”礼纪镇应急救援中队中队长关远伟说。

  礼纪镇海岸线绵长且包括日月湾、石梅湾两大滨海旅游区,是万宁防溺水重镇。当前,礼纪镇已经形成了海上巡逻、海滩巡逻、路面管控、应急救援四支队伍为主的防溺水“安全网”。

  “海边有礁石,海上风大浪急,切勿下远海游泳……”在日月湾、石梅湾等海边,经常能听到这样的“大喇叭”,声音来自24个室外无线音柱。“对比发宣传单、发短信,室外无线音柱更直接,不管大家在干什么,喇叭一响都能听见,且亲切易懂,宣传效果还是蛮好的。”礼纪镇相关负责人说。

  此外,礼纪镇还在重点水域放置了应急救生圈、救生衣,设立防溺水警示牌,海面、海岸也会不时出现巡逻劝导员,在辖区内的涉水区域定时巡逻、管控和宣传。

  今年以来,礼纪镇推行“党建+防溺水”工作模式,由礼纪镇等沿海村党支部牵头整合社会救援队伍、发动村干部、网格员、民兵等干群力量,以党建为引领,加大重点水域、重点时段的巡查力度和频次,石梅、中暄两支救援队就是其中一部分。

  礼纪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礼纪镇将持续吸收具有水域运动特长的党员、退伍军人等加入团队,努力锻造一支平时一张网合众力、战时一盘棋的基层应急救援队伍。通过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和抢险技能演练,打造高质量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全力筑牢防溺水安全防线。

  来源:新海南客户端(张野)

编辑:叶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