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在黎母山镇榕木村委会榕木村水稻机械化育秧基地里,海南泽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潘洁带着公司的技术人员马不停蹄地开展育秧机流水线作业。
在育秧大棚里记者看到,从流水线下来的一张张育秧盘经过工人码盘后,整齐划一地堆叠一起催芽。
“堆盘两天左右就可移到育秧地喷水,再经过半个月左右的生长便可到田间进行机插。”潘洁介绍,育秧机工作时,工人只需要及时补充物料即可,便捷高效。一条生产线5至6个作业,一小时可生产700多盘秧盘,一天可完成300多亩育秧,生产效率比人工育秧大大提升。
半个月后,一盘盘绿茵茵机械化育秧成龄秧苗,被移栽到黎母山镇干埇村委会常头村的田地里,通过机械化进行种植。
在稻田里,一台插秧机在田间来回穿梭,20分钟左右就能完成1亩田的水稻插秧工作,采用机械化种植的水稻均匀,不仅效率高,存活率也高。
“目前我们采取机械化育秧、插秧、收割,能够帮助我们至少节省三分之二的人工成本,而且生产效率也得到大幅提升。”潘洁说,下一步,将在机械化种植上加入红糯米,黑糯米等特色稻米的种植,形成规模以后,让全镇村民也插上机械化种植的“翅膀”。
“黎母山镇大力发动群众种植双季稻,同时推广应用育秧新设施、新技术,改善育秧条件,提高育秧质量。目前镇里的早稻是由农户种植的,晚稻就委托第三方来免租代耕代种,也为企业争取一些补贴措施。”黎母山镇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符会坚告诉记者,这样做的好处,不仅盘活了撂荒地,也加大耕地保护力度,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确保粮食生产产量稳步增长。
记者:尹婉妮 彭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