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陵水数字文化产业云正式开服。记者利声富摄
数字文化产业云运营、海南疍家博物馆开馆、黎安滨海学校和顺湖中学开学、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二期建设中
陵水:社会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
陵水数字文化产业云正式运营、海南疍家博物馆开馆、华中师范大学黎安滨海学校和华中师范大学顺湖中学开学、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二期建设中……今年三季度,陵水黎族自治县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呈现出经济和民生齐头并进发展局面,社会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
□南国都市报记者 利声富
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迈出一大步
9月22日,陵水数字文化产业云正式运营。陵水与部分行业头部企业携手,共同打造陵水数字文化产业云平台,为文化出海企业提供出海云服务等,标志着陵水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迈出坚实一步。
陵水数字文化产业云除依托陵水政策及环境优势,为游戏、动漫等数字文化产业上下游企业落户陵水提供一站式本地服务外,还采用腾讯云分布式产品,将包括计算、网络、存储等腾讯云核心能力在内的资源延展到陵水,为企业提供和腾讯公有云一致的云服务能力。
据了解,陵水依托“算力优势+数据跨境+本地场景+人才供给”产业底座,打造专属数字文化产业云,全面落地云计算等创新技术,以数字生态企业创新研发和出海业务需求为引领,搭建数字文化出海专业服务生态链,为其上下游企业提供资源整合及要素流动支持,助力落地企业“降本增效”,吸引全球企业和人才关注陵水,投资陵水。
海南疍家博物馆内场景。记者利声富摄
9月22日,海南疍家博物馆开馆。记者利声富摄
海南疍家博物馆陵水开馆
9月22日,融合疍家民俗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生产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海南疍家博物馆在陵水开馆。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的“疍歌”,海南疍家博物馆的建成运营切实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水平,进一步提升海南省文化旅游的产品供给体系建设。
海南疍家博物馆建筑外观形似“疍家帽”,侧立面表现的是“编织”效果,4座场馆簇拥相连,寓意团结。博物馆从人文疍家、时尚疍家、魅力疍家、美育矩阵、博物馆群、艺博同构、国际视野七大板块入手,分为序厅、主展厅、临展厅、文创区、互动区以及多功能报告厅、5D影院、文物库房和其他配套空间。
博物馆开放后,将打造成集旅游观光、文化保护与文化创新为一体的综合体,既保护传承疍家文化,又为社会公众提供丰富、高层次的精神文化产品与服务,满足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引进优质基础教育资源
今年9月,华中师范大学黎安滨海学校、华中师范大学顺湖中学正式开学,既缓解陵水主城区学位紧张局面,又促进县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华中师大黎安滨海学校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设计办学规模为54个班,可容纳2520名学生。华中师范大学顺湖中学,学校设计办学规模为96个班,可容纳4400名学生。据了解,陵水公办完全中学顺湖中学和黎安滨海学校将由华中师大一附中领办,与总校及各分校实现资源共享,为陵水学子提供更多、更好、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近年来,陵水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位置,努力让优质基础教育惠及每一个孩子。与华中师范大学合作办学建设黎安滨海学校和顺湖中学,是陵水深化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工程的一项重要举措。未来,陵水将持续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悉心做好教师服务保障,营造尊师重教社会风尚。
俯瞰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一期起步区。记者 王程龙 摄
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二期建设中
日前,随着最后一榀钢结构主梁顺利吊装,标志着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综合体育中心项目钢结构主梁全部吊装完成,为后续不锈钢屋面施工奠定坚实基础。
黎安国际教育园区是海南自贸港建设13个重点园区之一,采取“大共享+小学院”的办学模式,推动公共教学楼、图书馆、体育场所、学生宿舍等公共设施共享,创新开展“中外互鉴、文理互通、学科互融、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管理共商”等教育改革实践,致力于打造中国教育开放发展的新标杆、中国教育改革创新的试验田和中外教育交流互鉴的集中展示窗口。
目前,试验区已签约引进国内高校10所,引进国外合作高校12所,试验区师生总人数已达到2000人。计划2025年学生规模将达到1万人,2035年将发展到3万人的办学规模。
据了解,陵水将坚持“招商、建设、运营”三位一体、同步推进试验区二期建设。在试验区二期规划建设、功能布局、人才培养上一起发力,形成联动机制,以更高水平推进试验区建设,实现区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