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机“架桥”连接家国与世界
——记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符师轼
本报记者 高翔
七年来,从电视到手机、从海南到泰国,收看的方式在切换、地点在变化,但吴清乐对《海南华侨》节目的钟爱一直没变。
《海南华侨》节目是我省唯一一档专门以全球琼籍华侨华人为对象的纪实类故事性栏目,在泰国海南会馆副理事长吴清乐看来,这档节目是连接华侨华人和家乡的桥梁,展示着家乡的风采和变化,更寄托着游子的浓浓乡愁。
架起这座“桥”的人,是符师轼,一位资深电视人、一位饱含桑梓情怀的侨眷。七年来,他带领团队深耕《海南华侨》栏目,带出了一支有情怀、有担当的专业制作团队,也打造了一档有灵魂、有深度的电视栏目。
始于一件提案 忠于侨眷情怀
“开办《海南华侨》栏目起源于一件政协提案”,符师轼说,2016年,市侨联在政协提案中建议开设一档关注海外琼籍华侨华人的栏目,引起了市政协重视,并交由海口广播电视台借鉴和吸纳。
“台领导找到我,希望我把这个华侨栏目做起来。”符师轼是泰国侨眷,又在著名侨乡文昌长大,成长过程中接触过很多海外华侨和归侨侨眷,当听说要设立华侨栏目时,他痛快地接下了任务,并决定从最熟悉的泰国做起。
接下任务后,符师轼全方位统筹,从团队组建、经费使用,到签证办理、行程安排,再到人员联系、采访设计,均逐一落实;整个拍摄计划在脑子里模拟了上百遍。
2016年8月,栏目组一行6人前往泰国,用7天时间拍摄了多位在泰琼籍华侨,经过筛选,决定将泰国著名爱国侨领、泰国海南会馆永远名誉理事长陈修炳作为首期节目的主角;栏目组返琼后,制作了反映陈修炳在海外创业打拼却始终心系海南发展的纪录影片《三代人的乡愁》。
节目于2016年9月中旬在市侨联举办的侨界中秋茶话会上播出。
“那晚的心情犹如坐过山车,我担心节目不够好,没想到赢得了参会嘉宾的点赞和共鸣,大家围绕影片进行了很多交流讨论。这是给予我和栏目组最大的认可和鼓励。”回忆那日,符师轼记忆犹新。
2016年10月14日,《陈修炳:三代人的乡愁》在海口广播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海南华侨》栏目也正式亮相。从那时起,符师轼正式担任栏目总监、制片人。首播成功的喜悦、来自各方的鼓励,还有心中浓浓桑梓情怀,让符师轼坚定了把这个栏目越办越好的信心和决心。
久于团队协作 成于精益求精
在一片明亮的开放式办公区域里,几位年轻人“十指飞舞”在电脑前忙碌着,他们时而轻声交流、时而聚在一起探讨,言语简练、动作轻快。这是位于海口广播电视台十楼的《海南华侨》栏目工作室,年轻的团队让这里洋溢着朝气。
每周一期、每期25分钟,挖掘选题、联系人物、设计呈现方式……这个工作强度,对一个纪实类故事性栏目来讲不低。
郑一巧是栏目主编,在她看来,符师轼是一个“全能型”制片人。“节目制作的各环节他都会学习,摄像、编导都能胜任,也经常与我们分享典型案例。”“这是一支传承传帮带的团队,我原本对侨文化了解不多、也不太会跟采访对象交流,符制片始终跟我们并肩作战,将经验和技巧倾囊相授。”在栏目组已工作两年的编导黄颖说。“我们很多时候是整个团队一起参加采访和制作,符制片善于把大家的力量凝聚起来。”负责后期制作的符白云在栏目组工作了5年多,她说,团队完成一个大型系列策划报道后,符师轼会组织唱歌、烧烤等团建活动,让大家放松身心、劳逸结合。
除了工作室的各位“战友”,栏目还积极借用“外脑”,2019年成立了顾问团,共有来自世界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3名侨领受聘为栏目顾问,有效帮助提升了节目质量、扩大了影响力。
据统计,《海南华侨》开播七年来,总播出360多期,被央视采用和播发40期,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采用20期,面向国际播出,树立了海外琼籍侨胞的良好形象,也不断擦亮着海南侨乡文化品牌。近年来,《海南华侨》栏目曾荣获第24届中国纪录片好栏目奖、2017年度海南广播电视优秀节目优秀栏目奖;《海南华侨》栏目组也于2020年荣获省侨联系统信息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勇于乘胜逐北 连接家国与世界
“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华侨这个群体,也希望能让华侨感受到乡情,继续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负责《海南华侨》栏目以来,符师轼还策划和参与了如“一带一路”看海南华侨华人、自贸港侨乡行、走进中国侨乡、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华侨革命家、外国人体验海口民俗文化等一系列采访活动,带动国内外媒体近距离了解海南的华侨群体,利用更多媒体平台和渠道弘扬海南侨文化,让海南故事、海口故事、琼籍侨胞的故事走出海南、走向世界。
在栏目的牵线搭桥下,2018年10月,澳大利亚达尔文市与海口广播电视台达成战略合作。
同时,栏目组还在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新西兰、新加坡等国家设立了联络点,易于宣传侨文化和收集节目题材的同时,也助力了我省侨务工作的开展。
在今年召开的第十一次全国归侨侨眷代表大会上,符师轼获评“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称号。在他看来,这个奖项是鼓励更是鞭策。对于下一步工作方向,符师轼表示将继续深挖我省侨文化资源、丰富节目形式和内容,积极同其他国家电视台洽谈,推动节目在异国落地。
“把栏目打造成为服务海南侨务工作的大平台,是我们的初衷和努力方向,我将继续用摄像机‘架桥’,用优秀的节目寄托桑梓情、连接家国与世界。”符师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