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记者 张野
11月27日上午,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传播局指导,海南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办,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海南国际传播中心承办,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的“开放·向未来——全国外宣媒体记者、海外传播官、外籍网络大V看海南”活动在海口正式启动。接下来的5天时间里,来自新华社、央广网、人民网、环球网、中国网、中新社等中央媒体和来自广东、湖南、江西、安徽、上海、江苏、浙江、重庆、云南、贵州、四川、甘肃、辽宁、河南、山东、济南等全国近二十家地方国际传播机构的编辑记者,以及来自美国、英国、俄罗斯、意大利、西班牙、巴基斯坦、伊拉克、南非、刚果共和国、卢旺达等美、欧、亚、非四大洲十余个国家的外籍内容创作者、海外传播官和外籍网络大V组成的采访团,先后走进海口、琼海、陵水、三亚、五指山、儋州6个市县。
于采访团成员来讲,这是一场期盼已久的环岛“美丽之旅”,于海南而言,这是一次向世界展示自贸港建设成果的重要契机。
江东新区发展日新月异、三亚国际免税城内游人如织、热带雨林深处万物生长、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航运繁忙……采访团成员用脚步丈量发展脉动,用镜头捕捉开放瞬间,见证世界面积最大自由贸易港蓬勃展开的新图景新画卷。
五天环岛 看见“多面海南”
5天时间里,采访团成团先后走进海口江东新区,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三亚国际免税城、三亚博后村、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五指山热带雨林、毛纳村、洋浦经济开发区。
看什么?
——看产业发展,在海口江东新区,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等重点产业园区,采访团详细了解园区产业规划、建设进度,从“第一视角”感受自贸港产业“脉动”,见证海南在总部经济、医疗、教育、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的新路径、新突破、新成果。
——看乡村振兴,采访团先后走进三亚博后村和五指山毛纳村,一览海南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及美丽乡村幸福生活的景象,聆听博后村以玫瑰产业、民宿产业带动全村致富的小康故事,在毛纳村,采访团走茶山、进黎村,体验非遗魅力,与村民们载歌载舞,共享生态致富的“幸福感”。
——看生态保护,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片区,采访团一头扎进热带雨林的怀抱中,通过“深呼吸”全面感受,海南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关键性进展,见证一个充满绿色生机、万物生长的海南。
——看对外开放,在洋浦经济开发区,采访团走进海南自贸港开放最前沿,直击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繁忙的海运,看洋浦保税港区内企业茁壮生长,见证一个个自贸港政策的落地,感受海南自贸港“样板间”里的“梦”与“奇迹”。
每到一处,采访团成员们都仔细地聆听讲解,真听真看真感受,用敏锐的眼光、独特的视角、深情的笔调,把海南自贸港发展收在眼里、映在心上、摄入镜头、汇入笔底,通过各自的平台向世界讲述海南故事,展示海南之美。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12月4日,海内外全平台发布英语、德语、俄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法语、韩语、日语、马来语、越南语、阿拉伯语、波兰语、捷克语等十几个语种稿件500多篇,相关稿件在美联社、彭博社、韩联社、澳联社、法新社、日本共同社、日本朝日新闻、西班牙欧罗巴通讯社、马来西亚《太阳报》、印尼《茂物日报》、新加坡亚洲第一站(Asia One)新闻网、越南商业新闻网等全球超过1800家媒体落地刊发。海内外全网总传播量超1.2亿次。
用脚步丈量发展脉动 “沉浸式”感受自贸港建设成果
此行之前,大部分采访团成团对海南的印象大多停留在风景层面,5天的行程下来,海南的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成就让采访团成员大开眼界,一些领域的探索甚至走在全国前列,让大家直呼“刷新‘海南观’”。
“这是全球最小的心脏起搏器,仅有1.75克重,电池使用寿命长12.8年。”在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永不落幕”国际创新药械展内,参访团成员们被展台上一个胶囊大小的器械吸引。作为国内唯一可以展示未在国内上市的医疗器械展览,这里有来自全球16个国家80多家的创新药械厂商展出的超过810种创新药械产品。
“国际国内优质医疗资源在这里汇聚,百姓可以在这里用上国际最先进的医疗药械,这是开放的海南为国人谋取的‘福利’。”南昌航空大学侨联主席、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谢华说。
在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大家亲历了海南对未来教育的探索——学校没有大门,没有围墙,图书馆、体育场、宿舍、食堂等公共设施全体学生共享使用,学生在这里自由流动,国际国内教学理念在这里相互交融,“如果让我重新回到校园,我一定到这里上学。”来自湖南广播电视台国际频道的贾思德感慨。
三亚博后村,凭借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民宿产业、玫瑰产业,让村子成为“网红村”,带动全村奔向小康,五指山毛纳村以生态为底,通过茶旅融合发展,让大家看到了大山深处也能长出“金叶子”,“各村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带动村庄建设经济发展,让村民走上了生态致富的道路,为全国其他地方的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辽宁国际传播中心副主任杨东说。
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引进国际创新药械超300种,成为国际创新药械进入我国的快速通道;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6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获批;离岛免税销售额超1300亿元、洋浦港集装箱吞吐量增长2.9倍、180多个自贸港政策文件落地生效……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五年来,一步步发展稳扎稳打,一个个成果落地见效,展示中国持续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开放型经济的坚定决心和生动实践。
“老外”眼中的海南:高速、开放、充满机遇
“海南之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看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决心和潜力,有机会一定再来,相信那时的海南将会是又一番模样。”离开海南前,来自刚果的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高翔在朋友圈中这样写道。
采访团中,汇聚了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友人,他们有些是初到中国,有些是在中国定居多年的“中国通”,他们眼中的海南是什么样?答案是:高速、开放、充满机遇。
让高翔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江东新区展示中心看到的江东新区两年前和现在对比图,一张是遍地鱼塘、一张是遍布工地,“短短两年时间,变化如此之大,不可想象。”他说。
英国籍自媒体博主托比惊讶于海南的“国际化”,“在园区中,随处可以见到国际企业、国际高校、国际产品的身影,海南在发展过程中,敞开怀抱拥抱世界,我认为这是最大的开放。”他说。在三亚,他与一些国外游客交流,“他们对海南评价很高,这里风景好,人也很热情,他们在这里玩得很开心。”他说。
来自俄罗斯的济南国际传播中心“泉城推荐官”娜塔莎喜欢爬山,她说五指山热带雨林是她在中国爬过“最美的山”,这里的原始雨林风貌让她印象深刻,五指山深处,让她见到了优美的自然环境,也让她体验了黎族文化,“我觉得这里很浪漫,以后要跟男朋友一起来玩。”她说。
走过看过,在巴基斯坦的留学生李想的眼中,海南充满商机。李想目前与合伙人在巴基斯坦开了一家医疗器械公司。在参观完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后,他看好中国“医疗特区”的未来前景,期待“今后能将生意做到乐城先行区”。
7年前,李想来到中国留学,在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他看到了中国更加先进、开放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在这里,我代表来中国的留学生,欢迎世界各国留学生,留学中国、留学海南。”在随笔中,他这样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