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分享到:
海南加快建设“陆海空”三大未来产业
2024年02月25日 12:01 来源:海南日报

  海南加快建设“陆海空”三大未来产业,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

  布局“三度”落子“未来”

  ■ 本报记者 邱江华

  连日来,海南科技创新领域捷报频传——三亚“电子加速器”让藜麦增产约10%,解决传统育种难题;“深海一号”二期工程总进度完成近80%;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一号在文昌成功发射……

  “温度”“深度”“纬度”,是海南的优势所在,而其所指向的“陆海空”三大未来产业,既是海南科技创新的重点课题,也是攸关中国发展的战略命题。

  近年来,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加快推进,全国一流种业、深海、航天创新力量在海南集聚,形成了比较优势。海南正抢抓机遇,着力发挥“三度”优势,推动“陆海空”三大科技创新高地逐步成型,成为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

  新平台:

  “南繁硅谷”成种业创新标杆

  “搞南繁育种,科研人员都是抢着来的。”近日,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副研究员刘毅,带着从实验室培育出的200份节水抗旱稻“样板苗”,来到位于陵水的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加代”。

  “抢”,体现出时间的急迫——在上海,水稻一般一年一季,而如果春节期间在海南插秧,四五月便可收获一季。通过上海与海南的轮番种植,一年就能“挤”出两季稻。刘毅说,曾获得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节水抗旱稻,就是从陵水光坡镇米埇村的15亩田起步的。

  “如今,它遍布全国大江南北。”刘毅的话语里充满期待,这次他们带来了耐高温、耐盐碱、抗除草剂的稻苗,希望培育出更多优良性状品种,以适应更多复杂多变的环境。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在有限耕地上多产粮、产好粮,种子是关键。

  得益于良好的光热条件,南繁成了科研人员心目中的“育种圣地”。据统计,累计超过2万个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经历过南繁,占全国育成新品种的70%以上。

  海南加快推进南繁基地建设,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热带作物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挂牌运行,“南繁硅谷”已建成全国数量最多、空间最大、体系最全的生物育种创新平台,成为种业产业链科技创新标杆。

  新动能:

  “蓝色经济”破浪前行

  2月22日,距离三亚市约90公里的崖城13-1气田所在海域,“深海一号”二期工程综合处理平台水上生产组块吊装正在昼夜施工,截至目前,二期工程总进度已完成近80%。接下来,新平台将与崖城13-1气田原有的3个海上平台连接,海南海域首个“四星连珠”海上天然气田生产集群初见雏形。

  位于陵水海域的“深海一号”,于2021年6月建成投产,是我国首个自营勘探开发的1500米超深水大气田,拥有全球首座10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

  中国海油“深海一号”二期工程项目经理刘康介绍,“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年产量可再提升50%,达到年产天然气45亿立方米,为海南的天然气供给提供更稳定、更充足的保障,对于提升我国能源自给率意义重大。

  不断向海洋要空间、要资源、要效益,“蓝色经济”正破浪前行。而激发“蓝色发展”新动能,科技创新始终是第一动力。

  近年来,“两船两器”“深海一号”“海洋立体观测网”和“海洋大数据中心”等一批重大深海装备在海南落地和运行。科考船搭载“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等载人潜水器频频自海南出发探索深渊,近3年,我国载人深潜的潜次占全球半数以上,其中万米深潜次数和下潜人数稳居世界首位。

  海南成为我国深海科技力量主要聚集地,为国家深海战略和海洋强国建设提供重要战略服务保障。

  新融合:

  加快形成商业航天产业集群

  作为我国目前唯一的商业航天发射场,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备受瞩目,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市场化运营的航天发射场系统,进一步提升我国民商运载火箭发射能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为海南制定了全国唯一的商业航天发展促进政策,借助海南自贸港优势,文昌国际航天城正加快推进“三区三链”(发射区、起步区、旅游区,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发展和“航天+”产业体系构建,着力打造开放型、国际化、创新融合的世界级航天城。

  在今年省两会上,省人大代表,文昌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冲表示,下一步,将依托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加快推进火箭产业园、星箭超级工厂建设,快速形成低成本批量化制造能力,推动产业链整合创新。同时,加快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建设,加快形成以火箭链、卫星链和数据链为代表的商业航天产业集群,让商业航天这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海南自贸港作出更大的贡献。

  “从一粒种子,到无垠海洋,再到浩瀚宇宙,海南以科技创新赋能‘陆海空’三大未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对于落实壮大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任务和理念至关重要,是确保新质生产力提升的关键平台、载体和抓手,更是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必由之路。”中国南海研究院海南自由贸易港研究中心主任于涛认为。

  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聚焦生物育种、海洋观测、卫星大数据应用等重点领域开展技术攻关,继续做大做强高能级科创平台,打造具有海南特色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更好服务自贸港建设和国家战略。

  (本报海口2月24日讯)

编辑:陈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