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正文
分享到:
海口:坚持生态优先 厚植绿色本底
2024年04月12日 18:58 来源:海口日报

海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的水菜花引来丹顶斑蟌“驻足”。 本报记者 石中华 摄

  “海口的生态环境太棒了!”3月26日,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现场,海口城市展在东屿岛文化公园开幕。在以自然生态为主题的“和景”展厅,东寨港漫天归鸟的美景跃然于参观者眼前;借助场景模型,动态影像复刻的“中国最美小鸟”栗喉蜂虎安居海口、火山深处有人家等场景生动展现出海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之美,收获了众多国内外嘉宾的好评。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海口坚持生态立市,牢固树立和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让椰城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持续增强。

  □本报记者 龙易强 李欣

成群的白鹭在海口湾栖息觅食,点缀着城市海岸线。本报记者 石中华 实习生 魏强 摄

  空气持续领“鲜”

  四月的海口,碧空如洗,满目花草葱茏。

  平时,海口市民刘如欣很喜欢拍摄蓝天,在她看来,生态美景为生活增添了很多幸福感。“相机也拍不出海口蓝天的美,外省的朋友都很羡慕我们有这样美的蓝天白云。”刘如欣在海口湾世纪公园拍的结婚照,收获朋友圈一片赞叹,碧海蓝天映衬下,新人的笑容愈显灿烂。

  这张“海口蓝”的生态名片,是海口在生态文明建设答卷上交出的亮眼答卷。近年来,海口环境空气质量持续领“鲜”全国。2023年,海口环境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一,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7.5%。

  为持续守护“海口蓝”,海口市扎实开展蓝天保卫战,高位推动、科学谋划,出台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统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强化PM2.5与臭氧协同治理,践行大气污染防治全链条工作机制。

位于美兰区三江镇演州村的海南东寨港(三江湾)生态修复项目,优质的生态环境吸引大批候鸟在此栖息。 本报记者 康登淋 摄

  2024年春节,海口通过多种方式开展烟花爆竹管控工作,除夕至元宵节期间,海口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优级率达81.2%,PM2.5和PM10浓度分别比2023年同期下降8.7%、29.8%,烟花爆竹管控取得明显成效。不仅如此,海口公安部门率先在全省实现机动车冒黑烟车辆非现场抓拍执法,开展机动车尾气路检路查,严格管控机动车尾气排放。

  6年来,海口聚焦重点领域标本兼治,开展烟花爆竹、工地扬尘、汽修、加油站、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等联合检查专项行动,持续推进重点行业VOCs治理。同时不断完善监控网络,构建海口市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开展大气污染热点网格精细化智能监管工作,提高精准科学治理能力。

  经过持之以恒的大气治理,海口的空气质量逐年向好,连年位居全国空气质量排行榜前列,蓝天白云成为海口生态环境的“金字招牌”。

清晨,市民在秀英区长流镇长德路旁的“口袋公园”内晨练。据了解,“口袋公园”的建设,切实改善了海口人居环境,让“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市民生活常态。本报记者 石中华 摄

  水清岸绿景美

  河水清澈见底,水草随风摇曳,一群群鱼儿欢快游弋,游人在岸边散步……这些人水和谐的美好画面,是如今椰城境内不少河湖的现状。记者从海口市水务局获悉,截至去年,海口已成功创建了美舍河、鸭尾溪、红城湖、迈雅河、道孟河、金牛湖、丘浚湖等17条幸福河湖。

  海口水环境的改变,被来自新疆的“候鸟”老人张新生用镜头拍摄下来,并制作成视频上传到网上进行展示。“我最早从2017年开始拍摄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到现在一共拍了300多个视频。”张新生说,他还将美舍河近5年的情况进行剪辑,通过对比让大家对一条河流的改变一目了然。除了美舍河,在他的镜头下,还记录了东西湖、海口湾等水体的蜕变。

  站在海口湾世纪公园里,常常能见到成群的白鹭划过海面。“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海湾,在这里成为现实。

海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迷人,迎来游人骑行观光。本报记者 石中华 摄

  近年来,海口先后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西海岸贯通更新工程、海口湾畅通工程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实现还海于民、还景于民;通过海口西海岸生态整治与修复项目、海口湾整治修复项目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使海口湾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2023年,海口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100%。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才能让生态系统日益恢复生机活力。海口将生态修复理念融入河流治理,在五源河治理中,坚持自然恢复为主、生态修复为辅,通过“湿地+水利工程+海岸带保护”模式,将五源河建设成为集湿地资源保护、湿地生态修复、湿地景观展示、湿地文化宣扬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湿地公园。

  2023年,全市4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4处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9个地表水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100%,29处城镇内河(湖)省级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96.6%,国家认定的19条黑臭水体黑臭消除率100%。

  6年来,海口的生态环境成绩令人瞩目。海口市荣获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美舍河入选“最美家乡河”、海口湾入选全国第二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五源河入选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每逢风和日丽的日子,都有许多市民带着孩子到万绿园踏青赏景,乐享休闲时光。本报记者 杨鹤 摄

  书写绿色答卷

  “出门就有小公园,现在锻炼身体非常方便。”4月7日,在南沙路附近的“口袋公园”光影园里,居民王德海正悠闲地散步。自从这个小公园向市民开放后,附近居民休闲娱乐有了好去处。

  2023年,海口在全市建成20个“口袋公园”,总用地面积达82亩,获得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

  近年来,海口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开展义务植树造林运动,深入实施国土绿化行动,城乡环境持续向好。越来越多的绿色出现在身边,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持续增强。截至目前,海口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9396.85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23%;全市森林面积9.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9.6%。此外,我市利用城市边角地,新建、改建162个“口袋公园”,为市民提供更便捷的活动场地。

  绿色是老百姓幸福生活的底色。在绿色获取上,海口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行“湿地+”保护修复模式,提升城市的品位和价值。近年来,海口以“湿地+水体治理”“湿地+水利工程+海岸带保护”“湿地+土地整治”等模式,建设美舍河、五源河、潭丰洋等湿地公园;以“湿地+红树林保护”模式,修复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红树林,为椰城市民提供了更多高质量的绿色空间。

海口火山口国家地质公园内,绿植郁郁葱葱,成为市民游客休闲时登山赏景的好去处。本报记者 石中华 摄

  随着绿色空间的扩大,越来越多的“新朋友”出现在海口的生态“户口簿”中。自2018年起,海口湿地部门对美舍河、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开展生态监测工作。经过连续多年的监测,发现两个国家湿地公园的生物多样性都有显著增加,其中美舍河的鸟类由91种增加到123种,兽类由4种增加到8种,鱼类由27种增加到44种,蜻蜓由22种增加到36种;五源河的鸟类从115种增加到168种,兽类从4种增加到9种,鱼类从27种增加到70种,蜻蜓从20种增加到46种。

  “我们监测发现海南苏铁、水菜花、野生稻等珍稀植物在海口的湿地公园里得到有效保护,种群生长良好;新发现豹猫、海南睑虎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生活在我们身边,与人们一起共享城市里的生态空间。”海口畓榃湿地研究所所长卢刚说。

  在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上,海口以绿色为底,向美而行,强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重大政治责任,让绿色成为椰城高质量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从远处眺望海口湾,碧空如洗,海天一色。海口湾入选全国第二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成为椰城海口“闪亮”的生态“名片”。本报记者 石中华 摄

  关键词

  蓝天保卫战

  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海口相继出台《海口市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方案(2018—2020年)》《海口市大气专项强化整治工作方案》等方案,发起一系列行动措施。近年来,海口环境空气质量持续领“鲜”全国。

  关键词

  无废城市

  “无废城市”建设是固体废物领域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创新举措,旨在通过系统解决城市发展中的固体废物污染问题,推动城市绿色低碳转型。2022年4月,海口市成为全国“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城市之一,并印发具有自由贸易港区位特点的《海口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2023年,海口已完成5家“无废医药企业”、5家“无废景区”和6家“无废酒店”等多领域“无废细胞”的创建。

  关键词

  国际湿地城市

  国际湿地城市代表了一座城市的生态成就,是目前国际上在城市湿地生态保护方面规格高、分量重的一项荣誉,是一块含金量高的国际生态招牌。2018年10月25日,在《国际湿地公约》第十三届缔约方大会上,海口荣获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目前,海口湿地总面积32202.38公顷,湿地率高达13.32%,拥有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湿地公园、5个省级湿地公园和45个湿地保护小区。

  本报记者 龙易强 李欣 整理

原标题:海口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持生态优先 厚植绿色本底

编辑:陈少婷
推荐阅读
本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