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正文
分享到:
海口各乡村拓展研学活动内容 丰富“寓教于乐”体验感
2024年05月09日 12:02 来源:海口日报
小学生们在冯塘绿园参加研学活动。 本报记者石中华摄
小学生们在冯塘绿园参加研学活动。 本报记者石中华摄

  “你的手帕染得好漂亮啊!”5月7日,900余名中小学生汇聚在秀英区永兴镇冯塘村的冯塘绿园,开展丰富多彩的研学活动。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学生馨颖一边学习非遗扎染布艺,一边跟同学分享经验。

  近年来,我市依托美丽乡村得天独厚的生态和文化资源优势,因地制宜,不断创新乡村研学活动内容,丰富“寓教于乐”的体验感。

  □本报记者 雷蕾

  研学活动带旺村落人气

  当天,在冯塘村的热带火山雨林、橄榄林、荷塘边,以及火山石砌成的农家院里,都能看到学生的身影。孩子们手拿小锄头走进田野,种下嫩绿的豆角苗,体会农耕的甘苦,懂得了粮食的来之不易。团队拓展、农耕课堂、萌宠喂养、美食DIY、非遗扎染等各类体验活动让大家亲近大自然,感受传统手工艺的奇妙,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冯塘绿园相关负责人陈伟林介绍,冯塘绿园依托村庄的自然生态、田园景观,打造了集休闲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田园养生居住、农业科普教育等为一体的园区,2023年接待游客5.8万人次。

  在海口市乡村旅游协会执行会长杜思思看来,到乡村研学是一种难得的沉浸式乡村体验,孩子们在这里不但收获了快乐和知识,还为村庄带来了人气,带动了旅游消费和村民就业。“希望每一个乡村都能因地制宜,打造研学课堂,让乡村研学成为激活乡村发展的‘解码器’,让更多人不光成为乡村游的体验者,更能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和创造者,共同助力乡村发展。”杜思思说。

  研学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5月6日,在龙华区新坡镇仁南村的蘑法生态农场,食用菌种植、手磨豆浆、石塑绘画、植物拓印、喂食萌宠等各种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们沉浸其中流连忘返。

  “我们依托蘑菇主题,将农场打造成集农业生产、研学旅行、亲子教育、农事体验、自然教育于一体的体验式生态农场,有效延长产业链的同时,提高了研学产业的附加值。”蘑法生态农场负责人张保军告诉记者,去年蘑法生态农场接待了6万人次游客,其中有一半是来自幼儿园和中小学的研学团体。

  据了解,在我市,还有众多村庄在乡村研学赛道上找准优势,推出个性研学内容,吸引亲子家庭和学生群体纷至沓来。在美兰区演丰镇海控遥城,学生们观赏苏东坡创作的书画诗词等作品,感受他笔下流淌的智慧与情感;在琼山区云龙镇冯白驹故居,学子们聆听历史故事、传承红色文化、追溯红色记忆;在龙华区龙桥镇昌学村,孩子们通过耕种体验、漫画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感受千年动漫古村焕发出的精彩。

  海口市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市各区注重结合村落实际,因地制宜打造特色研学品牌,有利于推动“文化+研学”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原标题:乡间涨见识 研学游走俏 海口各乡村拓展研学活动内容,丰富“寓教于乐”体验感

编辑:陈少婷
推荐阅读
本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