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正文
分享到:
花开初夏红榄李
2024年05月24日 18:04 来源:海口日报

5月21日,在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道学保护站,连片的红榄李竞相绽放。

  □本报记者 龙易强

  “你看,这花开得多旺,多好看。”5月22日,在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道学保护站,保护区管理局退休职工王式军自豪地指着一树红花给记者看,指头大小的花朵挂满枝头,耀眼的红色在翠绿枝树的衬托下,特别显目。

  花虽小,来头可不小。红榄李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被誉为红树林中的“大熊猫”。因不耐寒,我国仅在海南三亚、陵水有天然分布,国内一度仅存14株,濒临灭绝。2014年,时任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职工的王式军,在东寨港成功培育出红榄李幼苗。

王式军在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树种植资源圃察看红榄李树苗。

  “在我心里,它们已经脱离了濒危状态。”王式军说这话时显得特别有底气。他指着眼前的一大片红榄李说,红榄李培育成功后,他在道学保护站建立起红榄李野外种植基地,并分批将苗圃里的幼苗移到野外种植,目前共有720多株红榄李回归自然,平均树高3.5米以上。“加上苗圃里培育的红榄李幼苗,目前东寨港已有超过20亩、约2400株红榄李。”王式军说,红榄李数量越来越多,一直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2016年,年满60岁的王式军退休了。但直到今天,他每天仍旧骑着电动自行车在苗圃和野外种植基地之间奔波,用心呵护着红榄李生长。

5月21日,盛开的红榄李。

  红榄李培育成功,成为海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个生动案例。海口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红榄李是红树林的偶见树种,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国热带海岸植物区系和盐碱土植物群落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在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树种植资源圃里,还种植着木果楝、莲叶桐、水椰等多种濒危本地红树植物。“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每一个物种都是一座独特的基因库,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林业工程师冯尔辉告诉记者,近年来,保护区加大推进本地珍稀红树采种育苗工作,还先后成功引进澳洲白骨壤、十雄角果木、红茄苳、对叶榄李、莲叶桐等10多个红树植物品种。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连片的红树林风景秀丽。

  如今,每天都有不少游客来到该红树种植资源圃,一睹红榄李的风采,了解红榄李培育的故事。这些珍稀红树植物与其他陆生、水生“精灵”们一道,在同一片蓝天、同一片乐土上自由生长。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以红树林为主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也是迄今为止我国红树林中连片面积最大、树种最多、林分保育最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面积3337.6公顷,红树林面积1771.08公顷,有红树植物20科36种,占全国的97%,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本版图片均由本报记者 石中华 摄

原标题:红树界的“大熊猫”传喜讯 花开初夏红榄李

编辑:陈少婷
推荐阅读
本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