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头鹰 中型猛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它们的巢穴每年都不固定,巢主要枯枝构成,中间稍微下凹,形状为盘状,内放少许草茎和草叶。 凤头鹰:“每天早上我都要出门,给崽子们找吃的”
褐耳鹰 鹰形目鹰科的一种体型较小的鹰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息在较为稀疏的树林中,以鼠类、爬行动物、鸟类及昆虫为食。在海南,褐耳鹰是较为常见的留鸟。 褐耳鹰:“下暴雨我得抓紧飞回去,为崽子们遮雨”
挠痒
吃饭
展翅
喂食
学飞
5月的海南迎来雨季,这也是海南猛禽育雏的季节。在海南番加省级自然保护区,记者通过一星期的蹲守拍摄,拍下了凤头鹰、褐耳鹰育雏的经过。据了解,海南番加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海南西北部,猛禽多样性十分丰富,且猛禽种群数量较多,是海南重要的猛禽栖息地及繁殖地,其中蛇雕种群密度在海南乃至全国保护地中位居前列。□南国都市报 记者 刘孙谋 文/图
清晨,太阳升起后,水汽笼罩在山林之中,空中传来响亮悦耳的高音,原来是凤头鹰正振翅滑翔盘旋鸣叫。
每天早上9点至中午12点,亲鸟都在忙着捕捉食物喂养雏鸟。距离地面十几米的树上,有一窝凤头鹰雏鸟,在枯枝叶搭建的巢穴里成长。雏鸟顶部已经长有冠羽,身上还长有小绒毛。近期的大量降雨,给亲鸟捕食带来困难,但每天,凤头鹰亲鸟总会将食物携带回窝,雏鸟也会相互让食。
卵孵化有前后,大一点的雏鸟已经会扇动翅膀跳跃,小一点的雏鸟则站在窝边上的树杈上,等待亲鸟捕物回来喂食。它们每年5—6月份产卵,每窝2—3枚,孵卵期32天左右,育雏期则为40—50天。
在松涛水库边,一窝褐耳鹰栖息在离地二十多米高的枫树上。暴雨来袭时,褐耳鹰亲鸟会着急飞回,为雏鸟们遮雨,雨停后再次快速飞出,忙碌的去寻找食物。两只褐耳鹰雏鸟则时不时扑动翅膀,来回跳跃。有时会努力地翘起屁股,朝着巢穴外用力喷射,原来爱干净的它们是如此“如厕”。相比凤头鹰雏鸟的让食,褐耳鹰的雏鸟们面对食物“上演”的则是抢食、撕食,完全没有“礼让”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