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分享到:
探访河北景县铜胎画珐琅制作 再现300多年前宫廷技艺
2024年05月30日 11: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5月29日,走进河北省衡水市景县龙华镇一家铜胎画珐琅技艺工作室,伴随着一阵叮叮当当的敲打声,手工艺人正制作铜胎画珐琅器具。

  据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铜胎画珐琅传承人杨燕介绍,铜胎画珐琅又称“烧瓷”,是将铜质胎体经制胎、敷釉、彩绘、烧彩、抛光等几十道工序烧制而成的金属工艺品,始于清康熙年间,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制作中,需要熟练掌握各种金属的拉伸延展度、熔点、密度、氧化度和颜料的配比、勾兑、融水融油性等特性,完成一件成品一般需要10余天,复杂的甚至要几个月。

  2013年,景县铜胎画珐琅技艺入选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作品一直沿用传统手工艺制作,多以仿古为主,有瓶、盘、碗、罐、香炉、挂屏等大件小件达上百种,图案以花卉、竹石、民俗风尚等具有民族特点的题材为主,产品主要销往北京、广州等10余个城市和地区。(谌诗雨 韩冰)

版权声明:中新视频版权属中新社所有,未经书面许可的使用行为,本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编辑:陈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