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正文
分享到:
海口琼山区红旗镇探索“渔文旅”融合新路径
2024年06月07日 15:18 来源:海口日报
周边被绿树环抱的美正村海料水库,风景秀丽,景色宜人。本报记者 杨鹤 摄
周边被绿树环抱的美正村海料水库,风景秀丽,景色宜人。本报记者 杨鹤 摄

  本报6月6日讯(记者赵汶特约记者许晶亮)日前,琼山区红旗镇龙榜村委会美正村,海料水库管理员吴清运看着水质向好的水库,露出欣慰的笑容。去年以来,红旗镇积极探索发展生态养鱼产业,通过生态养殖推动水体治理。“以前海料水库的水质较差,依托生态养鱼产业,如今水清了很多,成为村庄一道靓丽风景。”吴清运说。

  生态养殖提升水体水质

  当天上午,记者来到美正村海料水库,看到水库被周边的绿树环抱。清风拂过,水面上荡漾起层层涟漪,风景独好。

  “海料水库是灌溉水库,靠近镇墟,因生活污水、雨水等流入,过去水质为劣五类,时常有异味。”红旗镇党委委员吴坤泰表示,去年以来,该镇与海南龙鳞湖泊管理有限公司合作,以辖区的5座水库、1个水塘为试点,充分利用水资源,积极探索生态养鱼产业。

  “我们采取人放天养、以水养鱼、以渔提质、鱼水互养生态养殖新模式。”海南龙鳞湖泊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文龙介绍,公司在试点水体投放花鲢鱼、白鲢鱼、土鲮鱼等,以觅食藻类、浮游生物为主,具有净化水质的鱼苗品种;同时,投入微生物菌种,以促进滤食效率高的植食性大型浮游动物,特别是枝角类种群的发展,进而降低藻类生物量,以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经过近一年试验,各试点水体的水质持续向好。

  “水质改善最显著的是海料水库。”红旗镇水务工作负责人吴师志告诉记者,依托生态养鱼产业,海料水库从地表水V类水质提升至地表水Ⅲ类水质。

  水质不断向好的水库周边,成为当地村民休闲的好去处。“以前水库边有异味,水质不是很好。”龙榜村委会龙逢村村民陈桂花说,去年以来,该村龙蓬水库水质逐渐变好,村民闲暇时经常到水库附近散步。

  探索渔文旅全产业链

  依托生态养鱼产业,红旗镇的试点水库、鱼塘水质得到提升。同时,生态养鱼产业的落地,为当地村集体经济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我们采取镇域村集体公司以水库资源入股,公司以技术、管理和销售+现金入股方式进行合作。”吴师志站在龙榜村委会龙逢村龙蓬水库,看着水中游来游去的小鱼说,公司对试点水库和鱼塘的2050亩水面实行统一经营管理,采用生物操作法发展净水养鱼。在不降低水质的前提下,对种鱼进行捕捞,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龙榜村党支部书记袁学林说,依托生态养鱼产业,不仅村集体每年获得分红,周边村民还获得了就业机会,包括日常巡湖、生产管理、后勤管理、捕捞作业、运输和销售等。“我负责日常巡湖工作,月工资约2000元,在家门口有一份稳定收入,非常开心。”吴清运说。

  据了解,红旗镇共有18座水库以及多个鱼塘,下一步,将在开展生态养殖、加工流通、品牌营销的同时,持续打造生态渔业品牌。同时,将充分挖掘当地文化主题与内涵,以水域为载体,创立更多山水名人意境,与休闲、旅游、运动产业融合,发展休闲渔业、水上观光、水上运动等产业,延长水域产业链,探索出一条“渔文旅”相结合的全产业链模式。

编辑:李奥迪
推荐阅读
本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