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儋州市歃血结盟纪念园吸引民众参观学习。骆云飞 摄
本报讯(作者 林卓 符宇群)红色教育基地吸引游客纷至沓来、台商带动发展“林花经济”、民营企业家开拓农旅融合新思路……近年来,海南儋州因地制宜聚焦特色,发挥统战领域资源优势汇聚强大合力,推动乡村产业“破圈”,赋能乡村振兴。
歃血结盟英雄地成红色教育旅游胜地
走进儋州市歃血结盟纪念园,园区内正中央总高7.1米的“歃血结盟永跟党走”5人雕像引人注目。歃血结盟纪念园是对1943年白沙起义中海南黎族、苗族人民与中共琼崖特委歃血结盟的纪念,也是民族大团结的生动展现。
据歃血结盟纪念园讲解员万海容介绍,自纪念园开园以来,吸引众多党员干部、群众和学生前来参观学习,成为当地红色旅游重要景点之一,为儋州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如今,纪念园结合自身红色资源,与当地乡村振兴工作相结合,开展党员干部、民主党派人士现场教学培训、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重走红军路一日游、品尝红军餐等活动,吸引不少游客参与体验。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共有2万多人前往纪念园参观学习。
纪念园所在的木排村在当地政府支持下,依托纪念园,串联多个红色历史遗迹,开发红色旅游项目,提供配套服务,不少村民吃上旅游饭。2023年,红色旅游为木排村创收约11万元人民币。
5月29日,台资企业儋州市南美园艺有限公司总经理肖小红向访客介绍基地的建设运营情况。符宇群 摄
台商“花卉女王”带动乡村发展“林花经济”
在儋州市和庆镇美灵村附近,扎根海南28载种植花卉的台湾女企业家魏锦治被村民称为“花卉女王”,她创立的儋州南美园艺有限公司在实现自身事业发展的同时,带动村民发展花卉产业,助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
走进南美园艺有限公司的基地,品类繁多的观赏植物长势良好。儋州南美园艺有限公司总经理肖小红介绍,基地内种植有观赏凤梨、迷你发财树、巴西铁、太阳神等观叶植物,深受消费者喜爱。在儋州市的支持下,该公司已发展成为集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园艺企业,年产值达1000万元。
“近年来,我们探索与周边农户合作,为农户提供发财树种苗,在母树底下套种观叶植物,该种模式已推广约五百亩。”肖小红介绍,“林花经济”是公司的新型产业模式,正在大力推广,希望带动周边农户发展“林花经济”,帮助农户增收。
推动农旅融合展望未来新型农庄
走进位于儋州市嘉禾共享农庄一期项目喜禾热带水果主题公园,各色花海点缀园区,美丽田园景色吸引众多游客打卡。
11年前,这里是一片橡胶林和破败的砖厂,如今变成集农业种植、农产品加工和乡村观光旅游的观光园。作为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农庄创始人周金枝夫妇多年来带领团队将热带特色农产品和文旅度假相结合,为儋州农旅融合探索新路子。
儋州嘉禾规划发展中心总经理米芸介绍,目前该农庄将5000亩地作为示范种植基地,联动农户种植热带水果,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供、销全产业链种植联盟,截至2023年,联合种植基地达成23家,完成10万亩联合产业化种养。农庄“一产”发展热带生鲜种养和销售,“二产”打造“海岛印象”在地文化品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三产”推进云舍松涛·海南中国村建设成为集观光农业园区、乡村旅游景区、旅居共享社区三区一体的热带田园综合体。
“未来几年,我们将在农庄内建设热带珍稀水果示范种植园,规划建设约2万平方米现代热带高效鲜果产业园。”米芸说,作为儋州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实践创新基地,农庄未来将建设成为热带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共享模式的高质量发展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