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分享到:
海陆齐发力 儋州洋浦海上风电产业发展有底气
2024年06月18日 10:25 来源:今日儋州报

  最近,儋州洋浦海上风电产业好消息不断。海上风电产业是海南自贸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但这个产业在儋州洋浦的具体怎样布局,相关部门又是如何在海洋项目和陆地项目两方面共同发力,共同建设、完善这条日趋完善的产业链呢?

  海陆并进 海上风电项目迎来新进展

  申能CZ-2和大唐CZ-3海上风场项目位于距离峨蔓镇旺村海岸20海里左右的海面上。根据海南海上风电场工程规划,第二风场和第三风场都位于儋州海域,分别由申能和大唐建设的CZ-2、CZ-3风场项目也因此得名。

  最近,大唐CZ-3海上风场项目建设完成首台风电主机的安装,进入大规模设备安装阶段。

  “产业园生产的主机,通过乙烯码头,由运输船运到海上风电场的指定位置。海上的风机安装投用之后,就可以通过海上升压站及配套海缆,把电输送到陆上集控中心,再由陆上集控中心通过电力中转并入电网。”大唐海南儋州海上风电项目陆上集控中心负责人赵传开介绍。

  洋浦海上风电产业园是海南省的重点项目,由中国大唐、东方电气、中国电建三家央企联合打造,主要包括海上风电装备制造、风电、氢能,海洋牧场,综合能源等产业投资开发。最近,大唐CZ-3海上风场项目安装的首台机组就是由他们生产的。

  “我们目前生产的10兆瓦242海上半直驱机组由东方风电自主研制,主要是供给大唐儋州CZ-3项目,共计60台。目前已经完成8台主机的制造。项目投产后,预计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源35亿千瓦·时。”海南洋浦海上风电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周世辉告诉记者,

  不同于其他的半直驱路线,这套机组的技术路线采用的是高度集成的传动链,加上全功率变频器的技术方案,在保证机组可靠性跟高效率的前提下,大幅度缩短了传动链的路径,显著降低了机组的重量与尺寸。

  资源禀赋 驱动产业繁荣升级

  风电设备体积和重量都比较大,对道路和码头的运输条件相对也比较高。在这方面,洋浦正在加快建设的港口集疏运体系起到了非常大的助力。

  “我们的机组的高度超过了10米,如果连上车板的高度将近有11米,洋浦的码头条件让我们很满意。从制造基地出去大概两公里就到了洋浦码头,出货非常便利。”海南洋浦海上风电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林青松说。

  此外,产业园的成功建设,央企等头部企业的进驻,也吸引了众多企业的目光。

  大唐海南海上风电筹备处综合管理部负责人李笑多告诉记者:“我们产业园落地之后,国内有很多海上风电相关制造的公司同我们联系,想要入驻产业园。能引进一些海上风电上下游企业,对于我们产业园来说,会有更多发展的优势。对于海南省发展海上风电制造业,也是很好的促进作用。”

  链动未来 打造风电运维国际枢纽

  “海上风电+陆上基地”产业链雏形初现。根据海南海上风电场工程规划及海上风电装备产业“一园两基地”建设,儋州洋浦利用海上风场资源丰富、港口区位条件优良及产业配套完备等优势,目前正在聚焦上游风电资源开发、中游装备制造、下游绿氢生产等环节,同时积极打造辐射内陆及东南亚地区的海上风电运维母港。

  洋浦国际能源发展部副总经理李锐介绍:“我们把整个产业分为5个环节:风电资源‘建链’,装备制造‘强链’,工程服务‘补链’,绿色低碳‘延链’,最后还要嵌入国际产业链。在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的基础上,我们已经引进了一些主要的零部件和核心制造产业,比如风主机等项目,都在同步建设过程中。”

  自2022年初,儋州洋浦逐步聚集海上风电发展各生产要素,海上、陆上项目共同发力,推动产业链“建链、补链、强链、延链”,发展目标是,到2027年前构建具有竞争优势的、可持续发展的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十五五”规划期间,整个儋州洋浦的风场建设全部并网完成,系列制氯氢氨醇项目实施落地,产品运送到欧盟乃至全球市场。

  从耕海牧渔到临海石化,从航运迅猛发展到如今的风电蓄势待发,儋州洋浦正不断挖掘临港资源的无尽宝藏,在如今航运产业蓬勃发展的基础上,同步发展海上风电产业,让拂过海面的风转化为丰富的“蓝色动力”,为高质量发展增添“腾飞之翼”。

  (据洋浦网视)

编辑:王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