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桂林洋经济开发区迈进社区迈德村的常年蔬菜基地,高效节能的喷灌水肥一体化装置正在向棚内的绿叶菜播撒“甘霖”。本报记者 康登淋 摄
在爱琴海小区,物业人员正在向记者介绍小区内用于绿化灌溉的雨水和空调冷凝水收集装置。 本报记者 苏弼坤 摄
在沙坡常年蔬菜基地,菜农安装的智能灌溉系统,可以遥控进行精准灌溉,既方便又节水。 本报记者 苏弼坤 摄
在美兰区三江镇三江村委会潭关西村,兰屿肉桂种植基地安装的喷淋管道,可以定时进行灌溉。 本报记者 康登淋 摄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一滴水映照着一个地方生产生活方式的底色,折射出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成色。
6月中旬以来,海南接连出现高温天气,节水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一水多用、中水回用、水肥一体化喷灌……连日来,记者走访发现,在居民小区、生产车间、项目工地、田间地头,海口不断向全社会普及节水知识,培养节水意识,强化节水技术应用和节水产品改造,优化水资源配置,倡导绿色发展方式,节水型城市建设成效显著。
□本报记者 龙易强 高潮 雷蕾
掀起节水新风尚
城市日常用水,是节约用水的重点领域之一。在海口爱琴海小区,每栋楼楼底安装的大水箱是实现水回收利用的重要设施。“这些水箱里收集的是空调冷凝水和屋顶雨水,通过新建的绿化浇灌系统,对小区绿化进行自动微喷浇灌。”6月18日,海口节水技改第三方单位相关负责人冯治告诉记者,一台家用空调一晚上约产生5升冷凝水,如果把一整栋楼的冷凝水收集起来,能省不少绿化水。
对于海口的众多绿色建筑来说,节水举措已成为“标配”。近日,走进位于海口江东新区的海南能源交易大厦,一片绿茵茵的草坪下,藏着一个小型水处理站,里面机器正在不停运转。“企业员工在楼里的生活用水,经过中水系统处理后,一部分可用于浇灌绿植、冲洗路面等。”海南能源交易大厦前期设计负责人肖吟介绍,这将大大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而在不远处的江东发展大厦,卫生间内盥洗池、节水型水龙头、低水量冲洗便器或缓闭冲洗阀等的广泛应用,也是从点滴处做好节水工作的又一例证。
灌溉是荔枝种植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良好的灌溉系统不仅可以节约水资源,精准保障果树生长所需的水分,还可以提高果实的品质和产量。6月17日,记者走进琼山区云龙镇办内荔枝科技示范基地,只见一棵棵荔枝树下竖立着30厘米高的喷灌设备,向外均匀地喷洒着水雾。基地负责人周永岛告诉记者,他们早在2008年就配备了喷灌水肥一体化装置,这种灌溉方式浇得更均匀、更及时,也更加节水。尤其是在遇到干旱等恶劣天气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荔枝产量受“大小年”的影响。
在位于桂林洋经济开发区迈进社区迈德村的常年蔬菜基地,高效节能的喷灌水肥一体化装置也发挥着重要作用。6月18日记者在基地内看到,悬挂在塑料大棚棚顶中间的一排喷头正在“吐水布雾”,向棚内的小白菜、菜心等绿叶菜播撒“甘霖”。
节约用水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领域,需要全社会成员共同行动。自2005年获评“国家节水型城市”以来,海口坚持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全面提升全民节水观念,在各行业掀起节水护水新风尚。
从严管好水资源
随着节水技术的深入推广,节水效果也在不断提升。记者6月18日从海口市水务局获悉,去年该局联合市水资源中心聘请第三方技术单位对爱琴海小区、秀英区人民检察院、海南先声药业有限公司等7家单位进行节水技改,将其打造成为我市优秀节水载体示范点。其中,爱琴海小区人均日用水量从106.6升降到了92升;秀英区人民检察院生活用水定额从每人每日12.95升下降到8.63升;海南先声药业有限公司工业用水循环率达96.72%,各类做法每天可为公司节水约7930吨……
在水资源监管上,海口水务部门建立非居民用水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倒逼用水户“拧紧水龙头”节约用水。去年海口对170家取用水单位下达年度用水计划,对2600余家年用水量3000吨以上的非居民用水户,执行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
“我们在2021年基地刚建时就用上了水肥一体化喷灌设备,通过一次作业就可以完成大棚蔬菜所需营养及水的补充。”6月18日,在迈德村常年蔬菜基地,种植大户陈继民一边检查蔬菜长势一边向记者介绍,比起传统的“大水漫灌”,水肥一体化喷灌设备节省了大约40%的用水量,降低了80%的人工劳动量。基地70多亩大棚蔬菜地,约五六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一次灌溉。
在项目建设上,海口积极采用“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等绿色施工模式,有效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6月17日,在位于海口观澜湖园区的海南新能源汽车体验中心环岛首发驿站项目现场,记者看到一个消防水池,里面存储着地表水。“我们对流入基坑的地表水进行收集,不仅可以用来养护混凝土、用作消防用水,还可以用于路面洒水降尘等。”中建二局项目工程部负责人吴世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项目平均每月节约用水300余吨,节水率大概在60%左右。此外,项目还建有一个污水处理设备三级沉淀池,收集而来的雨水和地下水经过沉淀池处理后,可以供应冲洗池,为工程车进出冲洗泥污。
记者随后从市质监站了解到,我市要求,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需进行项目节水设施验收、供水工程验收、排水及污水设施验收,不断规范建设项目节水设施的管理工作,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书写节水新答卷
海口水资源丰富,境内河流、沼泽、湖泊、水库纵横交错。“受热带气候影响,海口干湿季分明,当夏季持续高温酷暑时,用水需求将剧增,水资源会出现局部紧张,这对水资源管理和利用提出了挑战。”6月18日,热带建筑科学研究院(海南)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陈旺告诉记者,重视节水,是促进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举措,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次生动实践。
陈旺建议,节水要从“开源节流”做起。开源方面,应在城乡建设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将雨水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绿色手段,转化成水资源供给,充分利用非传统水源;节流方面,应使用较高用水效率等级的卫生器具、采用节水设备和技术,以及加强管网管理减少漏损率等。
为提高全市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海口以“六水共治”为抓手,坚持和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建设了南渡江引水工程,开展城镇内河湖治理,新建污水处理厂及提标改造工程,加强城市饮水提升工作、计划用水工作等,持久深入地开展城市节水工作,书写“六水共治”节水新答卷。
海口市用水效率逐年提高,其中万元GDP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由2010年的99.0立方米、106.0立方米,降低到2022年的30.5立方米、4.4立方米。此外,2022年,海口入选全国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支持城市。2023年,海口入选国家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重点城市名单。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节水宣传教育,补齐用水基础设施短板,建立健全节水制度政策,加快节水技术应用和节水产品改造,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海口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