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正文
分享到:
海口秀英区东山镇:支部建在产业上 “东山草编”品牌响
2024年07月01日 12:33 来源:海口日报

  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近年来,秀英区东山镇党委书记王年坚持党建引领,带领辖区干部群众,发挥当地优势,发展东山草编特色产业,并引入龙头企业盘活土地资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要素保障。

  □本报记者 陈文圣

  以产业推动振兴助农增收

  走进秀英区东山镇山头仔村,一幅秀美的和美乡村图景扑面而来。将灯芯草茎压扁、多根结合层层编扣,巧手舞动之中,由村民们编织而成的一个个精美草编工艺品展现在大家眼前。

  “东山草编”多年前已获评海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因缺少培训,草编技艺发展面临困境。王年就任东山镇党委书记后,先下好组织建设“先手棋”,从组织建设入手,成立了草编党支部,以草编工坊为阵地,定期为村民开展草编教学,解决培训招生难的问题。以草编党支部为核心,联合工坊周边9个党支部成立“乡村振兴”党建联盟,整合资源,发展壮大草编工艺产业,以党员带头激发村民参与热情,扩大培训覆盖面,因地制宜走出了东山草编的特色发展之路。今年初,东山草编成功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代表海口应邀参加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及消博会,推动东山草编走向全国,奔赴世界各地。

  每到周末,不少市民游客慕名来到山头仔村,观光游玩并购买草编伴手礼,周边的咖啡厅、冷饮店也应运而生,生意红红火火。为了推动草编工坊走向规模化发展之路,王年时常来到村里,同乡亲们一起谋划发展之路。如今,村民们利用农闲时间编织作品,由工坊回收销售,不但增加了村民收入,还让村庄更具有活力。

  以创新盘活资源保障发展

  “我们这里的大棚瓜果蔬菜长得很不错,以前这里可是荒地,现在土地盘活了,我们不仅能拿到土地租金,还能在基地里务工。”正在马坡洋蔬菜基地忙活的村民陈海玻开心地说。

  村民们这一欣喜的变化,得益于王年采取的一项创新举措:引入龙头企业盘活土地资源。通过招商引资,建成以龙头企业带动为核心的7500余亩蔬菜产业基地,吸引12家企业及合作社投资生产,同时积极探索“政府+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让“闲置土地”化作“发展引擎”,有效破解土地难题这步“关键棋”,带动周边2万余人就业。

  随着和美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王年开始谋划发展产业。东山镇是海口、定安和澄迈的交汇点,独特的交通优势和资源优势使其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有“左右逢源”的良好态势,发展后势强劲。在王年的带领下,东山镇试行“企业+基地+村”“企业+基地+合作社”等发展模式,不断探索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子。

  王年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围绕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农文旅融合三项重点工作,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谋划建设集交易加工、仓储物流为一体的农产品集散中心,不断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让乡亲们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美好。

原标题:秀英区东山镇党委书记王年以党建引领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支部建在产业上 “东山草编”品牌响

编辑:陈少婷
推荐阅读
本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