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7月17日消息(记者卢海浪 特约记者陈创淼)近年来,秀英区始终以“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人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为目标,坚持党建引领,突出军人本色,传承红色基因,深化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践行服务保障理念,让服务中心成为退役军人的“幸福兵站”。
据统计,自2019年成立以来,秀英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共服务退役军人10472人,各类优抚对象915人。
党建+幸福港
坚持党建引领,将党的建设贯彻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全过程。秀英区充分发挥村(社区)网格员治理基础、服务退役军人的核心作用,通过上门走访,常态化开展“点对点”政策宣传、“面对面”提供服务、“心贴心”倾听诉求、“实打实”解决问题,按照“三到位一处理”工作原则,充分利用现有网格化服务管理资源,将退役军人服务管理的各项保障职能融入网格,精准对接退役军人需求,主动作为、多点发力、多线并进,全力做好新时代退役军人工作。
同时,不断加强阵地建设,坚持提升窗户服务能力和水平,打造“退役军人满意的窗口”,公开《各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服务事项清单》,严格落实“五有”标准,盘活村(社区)闲置场所、共享办公设施,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设施建设。精心打造“幸福兵站”,设置老兵接待室、老兵讲堂、老兵调解室等三个板块,为老兵打造温馨的港湾,营造浓厚崇军氛围。
党建+幸福联
暖心服务,让退役军人更幸福。秀英区联动资源,构建”区中心+8镇(街道)服务站+76村(社区)服务站“的联动机制,以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为主阵地,建设“退役军人之家”为退役军人提供活动场所,将阵地建设成为有“军味”、“乡味”、“家味”的温馨“幸福兵站”,整合和优化镇(街道)、村(社区)资源,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为辖区内退役军人提供多元化服务。
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链接多方资源,帮助患病老兵申请省关爱基金、市医疗救助金,根据政策指引协助伤残老兵申请残疾军人康复辅助器具配置事宜,切实为老兵纾难解困。整合秀英区各区直机关单位以及社会爱心资源,以征集、认领、圆梦等形式,凝聚社会“微力量”,共同点亮老兵、军娃“微心愿”。目前共为80多名困难老兵、军娃实现微心愿,把党和政府以及社会的温暖、关心送到老兵心坎上。
同时,通过“党建”+“志愿红+橄榄绿+红色资源+退役军人之家+双拥共建+为民服务”,开展爱国主题教育宣讲、就业创业、思想沟通、心理关爱等系列志愿者服务,激励引导退役军人永葆革命军人政治本色,赓续红色血脉,当好红色传人,实现“党建红”。
党建+幸福路
为满足退役军人日益增长的学历需求,秀英区积极开展退役士兵学历提升教育。在退役士兵集中报到之际,大力宣传学历提升有关政策,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退役士兵参与中等职业教育、高职、专升本等招考,切实通过学历教育,帮助退役军人改善知识结构,提升能力素质,提高退役军人高学历人才比例。并与辖区内各培训机构联合,充分利用上级优惠政策,全面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做到既与适应性培训紧密衔接,更与就业市场密切联系,订单式培训模式,打造出就业市场最需要的退役军人人才。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秀英区多渠道提供就业推荐服务,积极协调人社、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为退役士兵创造就业条件,推荐就业岗位,落实优惠政策。同时,依托市、区人力资源招聘微信公众号、企业微信群等持续发布招聘信息。利用年初、年末及退役军人集中报到之际,邀请相关企业参加招聘活动,实现就业资源精准对接。
党建+幸福范
见贤思齐树典型。秀英区不断挖掘退役军人为建设秀英积极做贡献的先进典型,引导退役军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近年来,2人被评为省级“最美退役军人”,1人被评为省级“模范退役军人”,1人被评为省级“退役军人创业先锋”,3人被评为市级“优秀退役军人事务员”,他们分别在不同的行业领域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
“兵支书”建功乡村振兴“新战场”。随着“兵支书”选配工作的不断深入,秀英区先后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兵支书”。东山镇玉下村覃贞文是村民口中的致富“领头雁”,群众“贴心人”,在他的带领下,闲置的撂荒地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发展村集体产业,培育、种植的绿色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越来越多的“兵支书”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激励更多退役军人投身基层建设,回乡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