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下午,龙华区龙泉镇占符村委会儒吴村一处收购点,一辆辆满载着乌榄的电动自行车接连不断地驶来,村民依次将自家种植的乌榄卸下过秤,收购现场一派繁忙景象。目前,该村全面进入采摘季,小小的乌榄成为村民的致富果,增加了农户的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 邝晓霞 特约记者萧海山
乌榄成熟收购忙
“赶紧称,摘了一上午还没吃饭呢。”现场,村民王桂芳乐呵呵地对正在忙着装袋过秤的村民王桂花说,对方手脚麻利了起来,“阿芳,今年价格不错,9元一斤。”数着到手的500多元,王桂芳笑开了花。王桂花是收购商请来帮工的村民,不到一会儿功夫,她已收了六七百斤,乌黑的橄榄装满了几大麻袋。
路两旁、村民院子里,随处可见乌榄树。占符村的乌榄树栽种历史悠久,作为在火山熔岩区种植且连片面积较大的乌榄种植村庄,全村1100余户村民中,种植乌榄的就有800余户,种植规模约1.6万株,其中50年以上树龄的乌榄树约800株。近年来,随着成果价格的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越来越高。
王桂芳家里种了10余株乌榄树,在她看来,小小的乌榄,承载着乡亲的希望。“从小我们就吃乌榄长大的,乌榄全身都是宝,不仅可以拿来生食,还可以通过腌制果肉,做成‘榄角’。”王桂芳拿起一颗乌榄热情地分享经验,乌黑的果实溢出些许透明的汁水,散发着清香。
8月27日,村民刚刚采摘的乌榄,乌黑的果实紧致饱满。本报记者 康登淋 摄
正在排队等过秤的村民小吴也接过话茬:“我们家喜欢煮熟了后炒肉吃,或者拿来蘸白糖吃,那味道可是极美的。”紧接着,他又补充,“中秋节要到了,咱们的乌榄核还能加工成榄仁,作成五仁月饼,可受欢迎了。”
农旅融合谋发展
这头,村民热火朝天讨论“舌尖上的”乌榄;那头,离收购点不远处的一处院子,村民吴魁芳正在和收购商电话联系订单事宜。只见几株三层楼高的乌榄树郁郁葱葱,工人在楼顶上用一支长竹竿,伸到枝头处采摘,乌榄便“簇簇”往下落,“再过几天就能全摘了,我这乌榄会卖个好价钱。”吴魁芳自豪地说。
原来,乌榄除了食用,还有药用价值,核可以雕刻成工艺品,为国内文玩和工艺品市场提供优质雕刻产品。而吴魁芳家的果核品质好、果实大,每年收购商都提前预订,目前他共种有30多株乌榄树。
“今年受气候条件影响,乌榄产量较去年有所减产,但单价较往年偏高,对种植农户的钱袋子影响不大。”占符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吴业绪介绍,目前镇里正在将龙泉乌榄品牌做大做强,计划通过打造占符村乌榄产业园,按照全产业链发展,在保护乌榄老树的同时,培育优良新品种,加大种植规模,积极推进乌榄产业和乡村旅游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乌榄产业整体价值,带动农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