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9月17日讯(海口市融媒体中心全媒记者雷蕾)9月16日,在秀英区长流镇美德村海口秀英凯升水产养殖场,挖掘机正清理树枝、平整土地,几名工人加紧拆卸着鱼池上方被吹倒的钢架棚。
“我们抓紧修复受损的设施设备,清洗受损的鱼池,并配上新买的增氧机,将幸存下来的鱼苗分散到各个鱼池中,尽力减少损失,加快恢复生产作业。”养殖场负责人王绥重告诉记者。
在一些未被台风破坏的鱼池内,增氧机正在运转,激起层层水花。“别看鱼苗小,一条能卖几块钱。这些鳗鱼和刺鳅对水质要求非常高,村里的那甲泉水非常清澈,水温冬暖夏凉,特别适合养殖这两种鱼。”王绥重介绍,近几年养殖场进行了两种鱼的育种,技术人员通过内地的鱼同本地的野生鱼杂交,培育出本地鱼苗,很受养殖户的青睐。
王绥重表示,养殖场有35个200平方米左右的精养池,83个20平方米左右的孵化池,工厂化养殖面积约30亩,此外还有160亩的高位池。受台风影响,损失比较大的除了基础设施,还有大量养殖的鳗鱼和刺鳅鱼苗。
“要抓紧修复生产设施,尽快恢复水产苗种繁育,并做好病害监测和防控,保持水产养殖的良好条件。”当天,到养殖场进行灾后生产恢复指导的市农业农村局渔业经济发展科主要负责人叮嘱王绥重,“海口发布的农业农村灾后恢复十条措施规定,对工厂化养殖车间修复的给予补贴,你可以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