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积极探索“村级社区+特色民宿”融合发展模式,以临城镇昌拱村乡村社区服务中心(海角梦栖晚霞民宿)为示范,全力打造“渔旅融合”产业发展模式,逐步走出了一条资源盘活、村民就业、经济增收的乡村振兴之路。
10月22日,记者来到临城镇昌拱村乡村社区服务中心(海角梦栖晚霞民宿),一幢简约大气、红白相间的主体建筑映入眼帘。一楼大厅314平米的公共活动区域配备了红色书屋、放映厅、餐厅等便民服务设施,二楼至四楼则配备了14间拥有一线海景视野和高性价比的特色客房用于对外经营。
临城镇昌拱村乡村社区服务中心(海角梦栖晚霞民宿)店长崔佳说:“昌拱乡村服务中心有效推动了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拓宽村民增收致富途径。”
据了解,该项目由政企联合出资,统一规划建设,与村集体合作社采用“保底+收入分红”模式进行合作,以“长租+短租+日租”等方式投入市场。项目的开展不仅可以盘活闲置土地资源,预计还可实现年基础增收48万余元。此外,为让村民更快地共享发展红利,施工方结合实际情况,在项目建设阶段就已通过临时用工的方式,带动周边村民20余人增收5万余元。不仅如此,项目投入运营后将提供多样化的就业岗位,本村村民还优先享有竞聘用工岗位权,竞聘成功后,预计人均年收入可达8万元,让村民真正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崔佳说:“接下来将增强二期的经营力度,增设会议室、餐厅、住宿客房,联动村民销售海产品,并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品牌效应,带动渔旅融合发展。”
临城镇昌拱村乡村社区服务中心(海角梦栖晚霞民宿)以“保底+收入分红”为纽带,整合利用辖区自然生态、红色文化、渔家文化等优势,鼓励社会投资,推进集聚发展,不断完善村级社区服务中心、民宿等便民服务和旅游产品,积极培育“渔旅融合”产业,打造了乡村经济新增长点,持续带动了群众增收,为加快推进临高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记者 邢文悦 周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