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林博新
35平方米的面积,5张桌子,20个餐位,这便是万宁市西门社区办公室改造而来的长者饭堂。这间屋子虽小,开张当日网友们却无一例外真切地希望它能“一直持续下去。”
11月10日上午,西门社区长者饭堂当天最后一名送餐员王小霞来到了饭堂厨房门口取餐,她今天要送22份盒饭,另外5名同事已经出发了。
厨房的蒸柜里,众人拿出刚做好不久还在保温的猪肉丸、胡萝卜炒肉片等菜品,两荤一素,装盒打包。“最受老人们欢迎的是猪肉丸、五花扣肉,做得稍烂一些,好入口。”饭堂运营方——旭日社工负责人何祺景说,食材是当天早上从市场定点采购来,很新鲜,菜做好了厨师要先试吃,确保没有问题,老人也会对伙食反馈,他们都及时调整,因此从没收过投诉。
立冬后,天气微凉,王小霞添了长袖,车头还挂着一件雨衣。她说“这个月初,我们都是披着雨衣在路上。”在台风“潭美”影响期间,饭堂也基本没有停转过。
西门社区长者饭堂工作人员王小霞把一份盒饭交到老人手中。通讯员 陈先哲 摄
把热乎乎的饭菜打包好放在配送箱里后,王小霞离开了西门社区,从城南路骑行2.6公里,来到了塘仔村,把电动车停在了一户人家门口,拿着两份盒饭走进两位老人家中。
王小霞轻声道“阿叔,吃饭了。”老人拿着社保卡给她刷卡登记,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陈世雅便骑上车前往下一个地点。
西门社区长者饭堂工作人员王小霞配送盒饭到老人家里后刷卡登记。通讯员 陈先哲 摄
西门社区助餐点稳定服务的老人有130人左右。从东方到裕光社区,村子里的小路、胡同纵横交错,王小霞有一条熟记于心从不出错的路线图,因为吃饭的老人基本不会变。
西门社区虽开设了长者饭堂,但能上门吃饭的老人却很少,饭堂负责人陈明团说,他们的客人大多都在家里,许多上了年纪的老人们腿脚不便或者卧病在床,更多时候是工作人员送餐上门。通过该点位,西门社区长者饭堂辐射了周边19个社区(村委会)。截止至9月底,万宁2家长者饭堂总用餐16367人次,其中西门社区长者饭堂用餐人次占91%。
作为2024年万宁市民生实事项目之一,长者饭堂在设立之初便本着长远发展,一方面争取了多方资金,另一方面利用好现有资源尽可能控制成本,在北片区的仙沐苑长者饭堂便利用了原有的大茂敬老院场地,工作人员也是已有的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减少了第三方运营成本。
西门社区长者饭堂内,一位老人正在用餐。通讯员 陈先哲 摄
饭堂墙上价格表写着,60岁(含)以上万宁户籍老人8元一份,如果是低保家庭或优抚对象只需支付2元,配送费用2元,如果是特困或百岁老人则免费用餐,由政府补贴配送费。
当天,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遇到了被社区工作人员指引来的村民杨树荣,他从皱巴的袋子里递来社保卡和身份证,但他的条件还并不符合相应的助餐标准。
配送员在前往老人家中。通讯员 陈先哲 摄
“不好意思,既然你都来了,那稍等一下,我再给你打一份饭。”虽不符合补助条件,陈明团依然招呼他坐了下来。长者饭堂虽小,但不以营利为目的,更多时候充满了温情。经常来用餐的退伍老兵苏祥千说,他喜欢饭堂里的环境,天热的时候有空调,饭还没做好大家坐着喝喝茶,吃完了饭能和其他老人下下象棋,或者读报看电视,其乐融融。
万宁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局联合了多部门多次深入实地调研和检查督查工作,在食品安全等方面坚持严格要求,通过走访、回访、与群众面对面交流等方式,让更多群众了解并参与助餐服务,坚持把关怀送给真正需要的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