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分享到:
万宁民间的女子仪仗队
2025年01月08日 15:22 来源:海南日报客户端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林博新

  万宁后安镇的坝头村有两张名片,一是舞狮队,二是正骨技艺,今年起,又多了第三张名片:坝头女子仪仗队。它的出现,为农村民俗活动带来了新潮流、新变化。

  日前,万宁山根镇街头人头攒动。在山悦海景酒店门口,一支300余人外嫁女队伍和车辆排成了几百米长队,准备从镇墟出发,回娘家祭祖。

  队伍准备完毕后,总指挥、坝头舞狮仪仗队队长黄家才拿起话筒宣布:“后安镇坝头黄氏狮队、坝头女子仪仗队全程舞狮、击鼓庆贺,外嫁女回娘家开始出发,起鼓!”

图为坝头女子仪仗队在演出中。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林博新 摄

  话一落音,鼓声响起,队伍里的两头“狮子”开始舞动热身。

  外嫁女的队伍排成两列,她们或者拿着金元宝,或者挑着担子,或者撑着伞,或者打着灯笼,一边走着,一边呼喊:“回娘家喽”,十分热闹。

  在队伍的前头是由19人组成的女子仪仗队,16名成员列成两路纵队,2名旗手站在队伍的前排,由1名指挥手领队。她们穿戴整齐,英姿飒爽,让人眼前一亮。

  仪仗队副队长、指挥手周霞把指挥棒举高,“全体注意,准备开始!”随着周霞的发号施令,全体成员立正,把鼓槌放在鼓上,敲击三下,开鼓。

  这也是向在场的众人发出召唤——回娘家演出活动开始了。接下来的2个多小时,山根镇横山村出嫁的女子将在铿锵有力的鼓声陪伴中,热闹喜庆地回娘家。

  周霞挥舞着指挥棒,成员们开始有节奏地击鼓,步伐整齐划一,鼓声响彻街道,队伍保持着前进的节奏。

  游行队伍从远处走来,坝头女子仪仗队首先成为吸引目光的焦点。途经镇中心时,沿街都站满了围观群众,大家纷纷拿起手机拍摄,有人感叹道“这是哪里过来的仪仗队,又年轻又漂亮!”

图为坝头女子仪仗队在演出中。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林博新 摄

  近几年来,民间开始兴起外嫁女组团回娘家这一民俗活动,万宁本地市民陈先生回忆道:“过去的外嫁女一般是三五成群,相约一个时间回去,安排也比较简单。如今会组织集体回村,人数也由几十到上百人不等,穿着端正得体,更热闹也更喜气洋洋。”

  不同于已经表演了十几年的坝头黄氏舞狮队,坝头女子仪仗队是在今年5月刚成立。

  多年的演出,让黄家才和他的狮队走遍万宁市各个镇区,业务还拓展到了文昌、琼海等市县。

  2023年在澄迈舞狮表演时,大家看到了澄迈的仪仗队。

  黄家才不禁羡慕:“我们要是也有一支仪仗队该多好啊。”

  演出结束回来后,大伙一合计,决定也办一支仪仗队。

  通过村干部和村民组长的发动,由坝头村党支部领导,本村委会优秀妇女自主组织、参与组立起来的民间文化团队——万宁市后安镇坝头女子仪仗队便成立了。

  坝头村委会出资1.5万元,解决了队员服装、队旗、队鼓、铜镲以及队员培训等开支。仪仗队请了本地老师过来指导培训,大家白天出去务工,晚上集中在村委会的文化场所进行2小时的排练。

  很快地,仪仗队接到了第一次演出,跟着舞狮队去了和乐镇西坡村李氏外嫁女回娘家的祭祖活动,演出大获成功。

  观众们很少见到这样新颖的演出,一致给出了好评。

  身材高挑、五官端正的周霞被挑选在最前排充当指挥手的角色,自己也乐于参加此类活动,平日里周霞在木材厂上班,等有演出活动了群里发个通知,就出来参与,“大家都是村里的姐妹,有收入,一起玩,有意思。”周霞说。

  坝头村女子仪仗队的队旗呈三角形状,中间的图案是妇联的标志,前面写着“万宁市后安镇”,底下一行字补充道:“坝头女子仪仗队”。旗子上还有两个火团的点缀,彩旗带着龙鳞的形状,黄家才解释说“代表祥瑞、跃进。”

  坝头女子仪仗队有规章制度、有领导班子、演出设备齐全,最重要的是还为村里的妇女创造了收入。大家干得多给得多,按劳分配,周霞说一场演出两个小时,自己收入不少于三百元。

  黄家才思索一算,2024年一年舞了20场狮,外加三场仪仗队的演出,两项内容收入共15万元,不但创造了收入,也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

  上午的游行到了村门口。两头狮子在两旁立首作揖,外嫁女队伍依次入场,随后舞狮队依次进行了点睛、采地星、采天星以及各种表演,场面热闹。

  待到横山村娘家人温暖相聚后,舞狮仪仗队的演出也结束谢幕了。

  随着农村的发展,如今由农村女性们主导的乡村文明新气象,正用她们的方式表达了初心不忘和亲情沟通,让大家在共叙亲情过程中,凝聚人心。

  黄家才说,随着坝头女子仪仗队这支“气氛组”的加入,也为外嫁女回娘家这股农村新风潮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

编辑:李奥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