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分享到:
海口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打造产城融合创新之城
2025年02月17日 09:22 来源:海口日报
在海南海药股份有限公司制剂研究院,技术人员正分组推进研发工作。
在海南海药股份有限公司制剂研究院,技术人员正分组推进研发工作。

  □本报记者 王子豪 文/图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去年实数融合典型案例名单,海南飞行者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的《基于端侧目标识别的电线塔关键零配件缺陷智能检测案例》入选数字化转型通用工具产品应用案例,成为我省唯一入选项目。

  2月14日召开的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提出,聚焦科教人一体,打造产城融合创新之城。围绕“五向图强”,大力推动主导产业补链延链、优化升级,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当前,海口正发展壮大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低空经济、航空维修等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力争让“创新之花”结出“产业硕果”。

  下好科创“先手棋”

  助推企业“攀高逐新”

  一架身形不大的无人机,如何成为守护电网安全的“巡检员”?

  2月15日,在海南飞行者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厅内,技术人员告诉记者,他们通过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头和热成像仪,结合端侧深度学习算法,实现了对高压电线塔关键零配件的精准检测。如今,无人机依托智能系统即可完成缺陷识别,效率相较传统人工巡检提升数倍。

  从翱翔蓝天到探秘深海,从评估检测建筑外墙到高空巡检电网设施,大大小小的“硬核装备”已成为引领飞行者科技“攀高逐新”的动力引擎。“我们从未停止对先进技术的探索,目前公司已拥有19项国家发明专利及27项实用新型专利,累计承担9项国家级示范科研项目、5项省市级重点科研项目。”该公司董事长陈鋆表示,在产业升级的浪潮中,公司正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不断探索新技术在低空经济、海洋经济中的应用场景,持续打造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的创新产品。

  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海口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同样涌动着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澎湃热潮。2月16日,记者在位于海口国家高新区药谷工业园的海南海药股份有限公司制剂研究院看到,技术人员在工作台前聚精会神地开展定容试验,为新药研发工作打牢技术基础。今年1月初,该公司历时三年研发的“头孢克洛干混悬剂”获批上市,为系列产品补齐了最后一块“拼图”。

  “研发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新春喜迎‘开门红’,是对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的最好回报。”海南海药科研管理部门负责人田昕表示,新产品的顺利获批将有利于提升公司在儿科用药市场的产品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打好政策“组合拳”

  释放发展澎湃动能

  水集而鱼聚,木茂而鸟集。创新主体的蓬勃生长,离不开“阳光雨露”的呵护滋养。去年以来,海口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扶持力度,做优科技创新生态环境,助力科创企业“一路生花”、向“新”发展。

  今年2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海口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明确提出,建设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并围绕创新激励、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平台建设、企业培育、金融支持、人才支撑及创新生态等方面谋篇布局,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形成与海南自由贸易港核心引领区建设相适应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海口市做强工业经济二十条措施》《海口市关于支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海口市关于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实施细则》……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近年来海口制定出台一揽子产业配套政策,通过精准施策为企业打造贯穿全生命周期的良好营商环境和发展空间。

  一项项因地制宜的扶持政策,为中小企业茁壮生长降下“及时雨”。去年,海口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占全省50%;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3家,占全省42.57%;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193家,占全省57.44%……专精特新企业加速涌现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海口产业一线新质生产力积厚成势的发展成色。

  市科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海口将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着力构建具有海口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推动自贸港核心引领区建设和海口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2024年

  海口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占全省50%

  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3家,占全省42.57%

  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193家,占全省57.44%

编辑:李奥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