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分享到:
特写丨昌江木棉红下的红果果
2025年03月02日 18:21 来源:海南日报客户端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刘阳秀

  “要圣女果吗?4块钱一斤。”3月1日下午,昌江黎族自治县叉河镇排岸村艳阳高照,火红的木棉花开得正艳,村民洪美花和吴福勇老两口在稻田边的木棉花下摆起小摊卖圣女果,对来往的游客吆喝着,身边摆着一筐筐如玛瑙般的红果子。

3月1日下午,昌江排岸村村民洪美花和吴福勇摆摊卖的圣女果。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刘阳秀 摄

  洪美花麻利地给游客装袋称重,丈夫吴福勇则忙着往果篮里添新果。“我们每天早上七八点就出来摆摊了。”吴福勇说,得益于赏花季带来的客流,他和老伴每天早早就将圣女果摆出来卖,“平均每天能有两三百块收入,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卖到500块左右”。

  除了每天摆摊的小生意,老两口将圣女果卖给收购方也有相当可观的收入。洪美花指了指不远处的果园告诉记者,自己家种了约两亩地的圣女果,当前正迎来收成,“每次有人来收购,我们能卖上千块钱。”比起丈夫吴福勇,洪美花不善言辞,但其笑容流露着对自己劳作成果的满意。

  “微信收款8元”“微信收款4元”……洪美花的手机时不时发出几句提示音,赏花路过的游客偶尔停下脚步购买圣女果。“我看他们卖的圣女果成色挺好的,就想着买一点来当作零食边走边吃。”海口游客陈先生告诉记者,最近他在各社交平台看到很多人在“安利”昌江木棉花,一家三口便趁着周末来这里“打卡”。站在陈先生身旁的是他妻子和女儿,小姑娘头上戴着用木棉花串成的花圈,手里还提着一袋在赏花路上捡的木棉花,那一袋子“火焰红”与陈先生手中的“圣女果红”相映成趣。

  木棉花开客自来。近年来,昌江围绕木棉文旅IP,持续做大做强“春赏木棉红”的旅游名片,以花为媒拉长旅游黄金周期,不断提升木棉品牌价值。随着“昌江木棉”不断“出圈”,“木棉经济”也让当地不少居民能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近日在排岸村,不少游客用掉落的木棉花串成花圈戴在头上。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刘阳秀 摄

  椰子、木棉花茶、西瓜……排岸村的稻田边还有不少村民摆着小摊,络绎不绝的游客给他们带来不少生意。“我每天上午11点左右出摊,最近人多,每天都有好几百块钱收入。”村民王亚焕给客人包装完柠檬红茶,摆了摆桌上的收款码。

  春赏木棉红,花红经济红。早春的旅游旺季让村民解开了木棉树下的经济密码。

  夕阳逐渐西行,把木棉花染成金红色,吴福勇和洪美花夫妇开始收摊,一阵春风掠过树梢,几朵木棉花飘落在鲜红的圣女果堆里,分不清是花更艳还是果更红。但对这老两口而言,最红火的是当下的日子。

编辑:王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