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3月13日讯(记者雷蕾)3月12日,在琼山区三门坡镇二哥凤梨农业(海南)有限公司分拣车间,一颗颗金黄色的凤梨在流水线上排队接受“AI+近红外光谱技术”无损“体检”。经过糖度检测、重量分级及瑕疵筛查后,精选出的果实当日即装车出岛,直供各批发市场、商超及电商等。
“过去靠人工敲打,凭经验判断品质,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也无法满足凤梨大规模、高效率生产的需求。但今年我们引进投用了这套绿萌凤梨分选设备,如今日处理规模可达20万斤。”二哥凤梨农业(海南)有限公司创始人袁锡廉介绍。
袁锡廉是三门坡镇远近闻名的凤梨种植大户,拥有几十年的凤梨种植经验,然而近年来受市场影响,凤梨销路不畅,出货价格低迷,这促使他开始寻找破局之法。“过去我们主要出售凤梨裸果给中间商,收益较低;今年我们投资引进了这套智能分选设备,并注册了销售公司和‘二哥凤梨’品牌,接洽岛内外各大批发市场、商超、电商等渠道。现在三门坡本地产的凤梨可以在树上等到成熟了再采摘,经过流水线快速分选,当日就能发货运往浙江、上海、北京等地,让当地消费者吃到新鲜凤梨。”袁锡廉说。
新设备的投用不仅解决了人工分选中糖度不均、瑕疵果漏检等问题,还推动了生产规模的扩大,目前该公司用工达到200多人,带动了周边农户就业增收,为热带水果产业提质增效与乡村产业发展振兴注入了科技动能。
“村里的姐妹都爱来这里打工,不用东奔西走。在这里干活是计件分配、多劳多得,凤梨收获旺季时月收入最多能有6000元。”正在和其他工人一起忙碌着打包凤梨的三门坡镇农户袁晓筠笑着说。
目前,二哥凤梨农业(海南)有限公司在三门坡镇的凤梨种植基地面积有2000亩,主要种植金钻17号及芒果凤梨两个品种,并联动秀英区以及儋州、定安等区域形成5000亩种植规模,构建起“品种优选+智能分选+货运直达”的全产业链模式。随着该公司全国化销售网络的铺开,三门坡本地产的凤梨已从传统原料果向精品鲜果转型,为热带高效农业提质增效提供了新样本。
“现在销路打开了,订单也有了,再也不用担心好凤梨卖不上好价格了。下一步我们要把‘二哥凤梨’品牌打出去,让更多消费者爱上我们海南的‘树上熟’凤梨。”袁锡廉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