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分享到:
万宁智慧航空产业园将于下月底竣工 将有1230米长的跑道
2025年04月10日 11:42 来源:海南日报客户端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林博新

  4月1日,万宁智慧航空产业园(以下简称万宁产业园)项目附属综合楼冲出“正负零”,停机库、维护机库的基础工程以及消防泵房、变配电间相继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总进度达75%,将于下月底竣工。

  今年2月份,万宁产业园完成首次试飞活动,塞斯纳208、贝尔505等5种机型亮相产业园。作为海南全新的“低空经济”主题产业园,该项目投资1.2亿元,未来将打造涵盖研发、制造、培训、文旅、应急的综合性航空生态平台。

  万宁产业园一期的核心工程,是一条长1230米、宽23米的航空器动态滑行展示区。长度将近儋州西庆通用机场跑道的2倍,“更长的跑道意味着能容纳更多机型。”项目业主方、万宁城投相关负责人李涛介绍。

  在产业园静态展示区,还规划了停机库、维护机库等3000平方米设施,目前正加速材料进场,计划6月启动运营筹备。机库容量较海口甲子通用机场提升50%。

  在不远处的另一片空地上,项目二期已规划了航站楼、飞行培训中心及13000平方米扩展机库,未来总机库面积达16000平方米。

  李涛透露:“项目二期已启动可研报告和遴选设计单位工作,为引进的飞机制造商预留个性化企业定制空间,形成‘停机+维护+培训’全链条服务能力。

  据介绍,万宁产业园定位“研发—生产—服务”一体化平台,涵盖航空器制造、复装销售、航材维修、低空文旅等多元业态。计划7月底实现飞机入驻,“首批停靠的飞机将有15—20架。”李涛说。

  区别于传统机场以运输为核心的单一模式,万宁产业园打造了多个“低空+”场景: “低空+文旅”:开发观光航线、跳伞等旅游体验;“低空+应急”:构建海上救援网络、发挥森林防火功能;“低空+培训”:开展飞行员复训、跳伞资质认证,推动行业标准化。业态实现了从“单一运输”到“生态闭环”的突破。

  记者通过对比海南现有通航基础设施,发现万宁产业园展现出了三大核心优势:

  一是跑道规格升级:普通通用机场跑道通常为800米,而产业园跑道延伸至1230米,可满足更大型商务机、货运机的起降需求。

  二是机库容量领先:一期3000平方米机库超海口甲子、东方大田等A类通用机场的常规规模(约1500—2000平方米),为跨境维修、航材保税等业务提供硬件支撑。

  三是业态综合性强:区别于三亚天涯机场以旅游为主、儋州西庆机场侧重短途运输的单一功能,万宁产业园集成研发制造、跨境维修、人才培训等环节,填补海南通航产业链中游空白。

  就在三周前,万宁市政府赴京推介项目,同某国际商务机龙头企业洽谈入驻,与对方达成了初步意向。李涛表示:“园区承载力和自贸港税收优势是合作关键。”

  依托海南自贸港政策优势,园区企业进口检测仪、维修工具等可免征进口税、增值税及消费税;航空零部件加工增值超30%即可免关税内销。

  此外,通过EF账户实现跨境维修订单资金自由结算;对注册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并实质性运营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全国标准25%),覆盖航空维修、研发等领域,高端人才实际税负≤15%等。“这些政策都对外企十分有吸引力。”参与推介的万宁市商务局工作人员钟亿说。

编辑:李奥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