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正文
分享到:
海口琼山区福昌村发展稻虾种养产业
2025年04月14日 15:48 来源:海口日报

  行走在琼山区大坡镇的广袤田野,阡陌纵横、水稻青青。4月10日上午,在大坡镇福昌村的一方水塘里,一艘小船悠悠地滑行,船上工人熟练地从水底拖出笼网,两人合力将网内活蹦乱跳的小龙虾倒入篮筐。

  福昌村拥有丰富的土地和水资源。去年以来,福昌村委会积极盘活村集体闲置土地,与企业联合发展稻虾种养产业,探索一稻两虾种养模式。今年2月,福昌村首批成熟的小龙虾一经上市便供不应求,最高峰时市场价高出普通小龙虾六倍,成为小龙虾市场上的“明星产品”。

  □本报记者 李欣 特约记者 许晶亮

  一稻两虾实现“一田三收”

  4月10日,记者走进福昌村的稻虾综合种养示范推广基地,工人正在忙碌地分拣、装箱,一只只颜色鲜亮的小龙虾被分装成箱,之后将通过飞机空运,销往湖北、湖南、江苏等地。

4月9日,在大坡镇福昌村,农户分拣小龙虾,以及将小龙虾从一方水塘里捕捞入筐。本报记者 苏弼坤 摄

  得益于温暖的气候,海南的反季节小龙虾比其他省份提前80天上市。基地负责人冯汉勇介绍,物以“稀”为贵,抢占市场空窗期的海南小龙虾,自然也拥有更高的市场价格,其中“炮头”(50克以上)在高峰期价格更是每斤高达80元至90元。目前,该基地在福昌村建设虾塘400亩,亩产小龙虾300斤,小龙虾一上市便被抢购一空。

  “小龙虾好不好,一看食料,二看水质。”冯汉勇向记者展示了基地利用黄豆、玉米、青桔等农产品自制的小龙虾食料。此外,基地还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王冬梅研究员带领下,通过在水中投放有益微生物、水草等方式改善水质,为小龙虾打造干净清洁的生长环境。

  王冬梅介绍,该基地创新实践“稻虾共作”模式,充分利用土地和水资源,实现高效循环农业生产。每年1—3月,水塘内养殖反季节小龙虾,4月小龙虾上市后插秧种稻,并在水稻田内养殖罗氏沼虾,让一块地实现一季水稻、两造虾的“一田三收”模式,提升经济效益。

  新产业带领村民奔共富

  反季节小龙虾良好的市场前景,让不少人看到了发展机遇。基地成立以来,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水产养殖从业者和福昌村村民前来学习养殖技术。“今年我们跟海口市供销社签下新订单,总量提高到30万斤。”冯汉勇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正在福昌村建设200亩的新虾塘,今年还计划将养殖基地规模扩大到1000亩。

4月9日,在大坡镇福昌村,农户分拣小龙虾,以及将小龙虾从一方水塘里捕捞入筐。本报记者 苏弼坤 摄

  福昌村驻村第一书记王绥怡告诉记者,因为土地中石块较多难以开垦,村里部分集体用地成为撂荒地,如今发展稻虾种养产业,不仅让撂荒地重获新生,还让农民看到土地生金的新模式。

  “目前村集体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到产业中,预计每年每亩地可以获得2000元收入。”王绥怡介绍,村民看到虾稻种养的市场前景后,也可以在自己的水稻田内进行养殖,基地不仅能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支持,还会收购他们的小龙虾,保证销路。

  据了解,福昌村将持续探索“虾稻共作”生态农业模式,通过规模化推广种植面积,力争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开辟一条高效益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的新路子。

编辑:李奥迪
推荐阅读
本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