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分享到:
消博会非遗元素绽放 传统技艺焕发新活力
2025年04月16日 09:46 来源:中新网海南

  中新网海南新闻4月15日电(记者 张茜翼)耀州窑倒装壶、西兰卡普围巾、耀州窑瓷器……在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产品齐聚一堂,成为展会的一大亮点。

  从传统手工艺品到特色美食,这些非遗产品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还通过创新设计和展示方式,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成为国潮消费新风尚。

15日,美国设计师谢敏(右)走进展台参观有着黎锦元素的服饰。张茜翼 摄

  4月13日晚,消博会时装秀主秀场,五指山市携黎锦元素服饰,以及一批黎锦国际化人才培养班成果,以“Miss黎”品牌之名“组团”亮相,吸引大批时尚潮人围观“打卡”。甘工鸟纹解构成几何线条,在裙摆振翅欲飞;大力神纹结合廓形剪裁,兼具东方韵味与法式优雅;地域生态符号转化为抽象印花、立体刺绣与流动剪影,交融出独特韵味……灯光闪烁下,一场跨越千年的时尚对话就此开启。

  在海南馆内,黎锦元素的服饰、文创、手包等产品同样受到关注。从小小的发夹、耳环、冰箱贴到围巾,大多都融入海南黎族文化元素。15日,美国设计师谢敏走进展台参观,她说,一件件手工艺品是传播黎族文化的载体,希望让大家看到这些作品,会对黎族文化产生兴趣。

贵州馆内,源自仡佬族酿酒技艺的雄正酱香酒受到客商关注。张茜翼 摄

  贵州馆内,源自仡佬族酿酒技艺的雄正酱香酒受到客商关注。这一技艺于2019年列入贵州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类名录。据展台负责人介绍, 草本植物制曲是仡佬族传承下来的一大特色。采摘制曲所需石仡塔、磁蒲公英、金银花、茯苓等26多种草本植物,经过发酵,将草本精华融合。仡佬族酿酒技艺的精髓为“多次高温堆积发酵”,原料须经多次蒸煮、发酵、取酒。 随着时间的演变,仡佬族“捆籽酿造法”在当地流传甚广,所酿“捆籽酒”因其酱香突出、幽雅细腻的特点在贵州一带声名远扬,当地人纷纷效仿仡佬族,酿酒时在烤过的酒糟中加入高粱进行再发酵,历经演变最终形成现在的坤沙工艺。“捆籽酿造法”也在仡佬族内世代传承下来,成为现在的“仡佬族酿酒技艺”。

  展会现场,湘绣艺人飞针走线、东阳木雕传承人精雕细琢、琼剧演员参与现场互动,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非遗体验。

  消博会上,非遗产品通过设计创新与跨界融合,展现出强大的市场潜力。参展商表示,非遗技艺的传承需要守正创新,既要保留文化根脉,又要贴近现代生活,才能让古老技艺焕发持久生命力。(完)

编辑:李奥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