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英雄城市,是琼崖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策源地。从中共琼崖一大在竹林里胜利召开,到中共琼崖第一个县委——中共琼山县委组建,琼崖革命23年红旗不倒的星星之火从这里燎原;从农民武装力量迅速发展,到琼崖工农红军云龙改编,从抗日独立队在琼山潭口渡阻敌揭开琼崖抗战的序幕,到海南岛全面解放,鲜红的党旗始终在这里高高飘扬。
1950年海南解放的号角声犹在耳畔,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已逐步成型起势。值此海南解放75周年之际,今起本报特别策划推出“纪念海南解放75周年·追寻红色足迹感受椰城新貌”专栏,实地探访海口革命遗址遗迹和纪念场馆、革命老区,追忆红色故事,重温革命历史,感受椰城新貌。
□本报记者 邝晓霞
特约记者 萧海山
4月24日,海口解放西路游人如织,在一片喧嚣中,一处静谧的竹林格外引人注目。清风拂过,带来丝丝凉意。拐进竹林里,一座白墙灰瓦的院落静默矗立,这里就是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精神源泉。
该旧址原为邱氏祖宅,兴建于1919年,呈坐北向南的二进四合院式布局,是典型的海南居民建筑。1924年,邱宅主人邱秉衡将宅院提供给琼崖中共党组织作为革命活动联络点,并以商人身份作为掩护,承担起联络、放哨等任务。
走进二进正屋,墙上的大幅油画生动再现了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时的场景——1926年6月,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在邱宅秘密召开,参加大会的有杨善集、王文明、罗文淹、冯平、许侠夫、周逸、何德裕、李爱春、黄昌炜、陈三华、陈垂斌、罗汉等人。
“这次大会的十几位参会代表,大部分人都在后来的革命斗争中英勇牺牲,没有一位出卖组织或当过叛徒。”中共琼崖一大旧址管理处主任陈鸿辉动情地说道。
近年来,旧址管理处充分运用数字技术,通过可视化呈现和互动化传播,让革命历史更加鲜活。年均接待游客约10万人次的旧址,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海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游客吴峰带着孩子参观时说:“这些展品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革命精神的传承。”
在中共琼崖一大旧址,院内的糖胶树和木菠萝枝繁叶茂;院外,碧绿的草坪与红色雕塑上“永远跟党走”的金色大字相映成趣。穿过竹林,步行五六分钟即可到达热闹的西天庙小吃街,这里汇聚了众多地道的本土传统美食。参观完中共琼崖一大旧址,再到西天庙打卡,已成为许多市民游客的City⁃walk方式。“这里还举办过音乐会,可热闹了。”一家糖水铺的经营者李大姐说,现在这一带成了网红街区,街坊邻居也在家门口吃上了“文旅饭”。
时光飞逝,历史的尘烟散去,从中共琼崖地方组织诞生地到红色旅游打卡地,在新时代的曙光下,这座隐秘而伟大的古宅正在焕发出新的光彩。
今年,海口提出打造“六个之城”的目标,其中“魅力海岛人文之城”提出要保护好运用好传承好海南历史文化、革命文化、海洋文化、民俗文化,擦亮海口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招牌。龙华区中山街道工委书记杨再东表示,街道将全力服务保障一大旧址到中山路旅游线打通等工作,推动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文旅业态创新发展与居民生活品质提升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