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正文
分享到:
黑豆出豆荚 芝麻节节高——龙华区“太空种子”收获现场见闻
2025年04月28日 11:40 来源:海口日报
4月27日,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教授王健在龙泉镇五一村田间,查看芝麻生长情况。 本报记者 康登淋 摄
4月27日,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教授王健在龙泉镇五一村田间,查看芝麻生长情况。 本报记者 康登淋 摄

  4月27日,海口晴空万里。记者走进龙华区龙泉镇五一村,一株株黑豆荚果实饱满如墨玉,芝麻秆节节攀高。这些看似普通的黑豆和芝麻,便是搭载实践十九号卫星完成太空遨游的“天选种子”。这场融合科技与农耕的“星际实验”,在海口这片热土上结出硕果。

  □本报记者邝晓霞 特约记者萧海山

  上天入地 首次收获

  “3个、4个……这些可都是上过太空的黑豆,我们得当心些。”当天,来自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农艺教育专业的学生王莲弯腰穿梭在田间,他和其他3名同学密切配合,有的拿着游标卡尺等工具测量黑豆株高、株幅,有的拿着本子记录数据,还有的小心翼翼进行采收。记者注意到,有不少成熟的黑豆已经“蹦”出豆荚,犹如一颗颗圆润莹亮的黑珍珠。

  浩瀚星河与广袤大地如何产生连接?一粒小小的种子成为关键。据了解,去年6月,龙华区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航天育种研究中心建立联系,依托海南大学芋头科技小院的支撑,让102克产自该区的芋头、黑豆、芝麻、莲籽等4种农产品种子搭乘实践十九号卫星升空“镀金”,并于12月底完成交接。

  “我们将把这些采收的黑豆带回去进行称重、计算产量,后续还要进行多代筛选、鉴定、淘汰、试种、审定。”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教授王健介绍,虽然育种的时间漫长,可一旦成功,就能得到具有优质、高产、多抗等优良性状的作物新品种,这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不断迭代 提升品质

  紧挨着黑豆种植地,一株株芝麻正茁壮生长,列队于田垄间,开出了白色的花。“这些芝麻于今年2月底种下,预计下个月采收。”王健挨个查看芝麻长势,指着一棵又高又壮的植株兴奋地对学生王磊说,“你看,这株芝麻,结果也多,这便是重点筛选对象。”

  记者仔细查看发现,这片芝麻地里的植株,有的1个节只有1个果,而眼前的太空芝麻,1个节上有3至4个果。然而,太空种子也并非都长势良好,有几株出现了生长缓慢的情况。“所以我们要进行多代筛选,这样才能培育出优质的种子。”王健说。

  此次育种,将科研、教学和实践紧密结合。“海南物产丰富,我们希望走出校园,深入一线,将自己的书本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能力,助力海南农业发展。”多场田间课堂,让王磊可以在实践中,真切地把“象牙塔”与“泥土地”相交融。

  “此次航天育种工作是我区农业领域的一次重要探索和创新实践,前沿技术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对我们提升特色农产品品质和经济价值、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龙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将全力助推航天育种的成果转化和推广,提升新质生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

编辑:王晓东
推荐阅读
本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