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分享到:
高考临近 考生家长如何缓解焦虑?
2025年05月27日 09:00 来源:海南日报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琬茜

  高考临近,一些考生家长出现紧张、焦虑情绪。家长应该如何调整心态,更好地陪伴孩子迎接挑战?针对这个话题,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近日采访了海南省安宁医院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博士丛征途和海南中学心理正高级教师陈玲。

  部分家长出现“替代性焦虑”

  “孩子平时成绩不错,但最近一次月考成绩不太理想。”高考临近,海口高三学生家长黄女士频繁失眠,压力剧增。

  丛征途表示,面对高考,一些考生家长会出现“替代性焦虑”,即家长感觉孩子备考有压力,自己也会感到焦虑。具体来看,这种“替代性焦虑”大致有两种表现:一种是体现在思想或心理层面。例如,家长会往最坏的方面思考问题,担心孩子考不好,甚至因此担忧孩子将来的前途;另一种则体现在躯体上,例如,容易心烦意乱,因为紧张而出汗、发抖,还有人表现为过度唠叨、频繁指责孩子等。

  陈玲认为,有些家长之所以如此焦虑,主要是因为他们还停留在过去“一考定终身”的陈旧观念中,过于看重孩子的高考结果。因为期待过高,所以焦虑随之而来。有些家长则因为家长之间的攀比等而产生焦虑情绪。

  出现“替代性焦虑”的家长,会带给孩子无形的压力。陈玲举例道,有些“殷勤型”家长会在孩子复习时,蹑手蹑脚送去许多食物,或过于看重“考前食谱”;有些“矛盾型”家长,一会儿认为孩子早睡是“不上进”,一会儿又担心孩子晚睡,会导致第二天没有精力复习;有些“越位型”家长常常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干涉孩子的复习备考。

  这份“解压法宝”请查收

  临近考试,家长应该怎么做才能缓解焦虑情绪,更好地助力孩子复习备考?

  “在孩子备考过程中,家长应扮演好支持者和陪伴者的角色。”陈玲表示,当孩子出现焦虑、紧张情绪时,家长应像“容器”一样接纳孩子的情绪,并及时给予安慰。

  同时,家长要有清晰的“边界感”,即明确哪些事情需要孩子独立完成,哪些事情是家长应该做的。例如,复习进度、学习时间等都需要孩子自我掌握。家长可以进行提醒,但不宜过多干涉。

  陈玲认为,考生家长想消除焦虑情绪,首先要改变自己对高考的认知。“如今,孩子成长成才的途径很多,并非只有高考这座‘独木桥’。建议考生家长在高考前不要刷太多容易引发焦虑的短视频,减少外界的干扰”。

  其次,做好当下能做的事。例如,在安排好自己的工作、生活之余,陪伴孩子出门散散步,暂时远离紧张的备考氛围;家长们可以聊聊天,适当倾诉,相互鼓励,但不要过多交流负面信息,避免引起叠加焦虑。

  丛征途建议,考生家长首先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避免先入为主,不要急于替孩子做决定;其次,非言语的情感支持有时比言语更有用。例如,在孩子紧张时,家长可以轻拍孩子肩膀,递上一杯水,或默默陪伴在孩子身旁。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家长能给予孩子的最强有力支持。”陈玲表示,在最后冲刺阶段,来自家庭的爱与支持能让考生获得源源不断的心灵动力。

编辑:符宇群